信阳新闻网欢迎您!

【文旅时评】泥土为“纸” 蔬果为“墨” 烟火为“韵”

2025-11-05 16:33:26 来源:信阳日报
欢迎订阅《信阳手机报》移动用户发送短信 XYSJB10658300即可开通 3元/月 不收GPRS流量费

周涛

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一批批“菜园+餐饮+文旅”的创新组合在乡村悄然兴起。这不仅是业态的物理叠加,更是一场以泥土为“纸”、蔬果为“墨”、烟火为“韵”的情感叙事革命。

在浉河区董家河镇楼畈村,共享菜园打破了游客与土地的隔阂。认领一方土地,参与春播秋收,收获的不只是新鲜食材,更是对土地脉动的切身感知。田间课堂里,孩子们沾满泥土的小手与专注的眼神,让农耕知识从课本概念变为鲜活体验。在罗山县东铺镇康店村,村两委将零散空地改造成“微菜园”“微果园”,催生出食材自产自销的共享食堂。菜园已非单纯的生产单元,而是转化为可触摸、可参与、可品鉴的文化符号,完成了从土地产出到情感共鸣的升华。

菜园餐厅模式的内核,在于其打破了传统农业“只问耕耘不问餐桌”的割裂,消解了城市餐饮“只见美食不问来路”的疏离。在耕种、采摘、烹饪、品尝的全流程中,消费者不再是冷漠的终端,而成为食物旅程的共同书写者。每一口鲜甜,都承载着阳光雨露的记忆与手掌的温度,这是预制菜与外卖永远无法复制的生命体验。

当泥土沾上游客的步履,当时蔬化作舌尖的惊叹,“菜园+餐饮+文旅”已在城乡缝隙间搭建起一座以味觉记忆与劳动情感为基石的桥梁。最动人的乡村振兴,不在宏大的口号里,而在一粒种子的萌发、一双手的劳作、一口鲜蔬的清甜之中。这片会呼吸的菜园,正以其朴素的逻辑,修复着现代性断裂的城乡肌理,让“诗与远方”生长在每一个触手可及的当下。


编辑:郑琦
  • 报晓风
  • 信阳日报微信信阳日报微信
  • 掌上信阳微信
  • 信阳日报新浪微博
  • 信阳日报腾讯微博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网友评论

验证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信阳新闻网立场。

评论列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回到顶部

工信部备案:豫ICP备09044067号

河南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01201517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编号:1910522

豫公网安备:41159002000089号

河南省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受理和处置管理办法

信阳网络辟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