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 你我同行】我市交出一份亮眼的乡村振兴答卷
欢迎订阅《信阳手机报》移动用户发送短信 XYSJB 到10658300即可开通 3元/月 不收GPRS流量费
信阳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浩
秋收冬藏,正是盘点一年收成的时节。近日,在市人大常委会召开的乡村振兴工作专题询问会上,信阳交出了一份亮眼的乡村振兴答卷。
这份答卷,首先体现在数据上。
从总体看,乡村振兴成效显著。过去一年,我市在全省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中位列第四、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连续两年位列第一。特别是发展“6+6”农业产业体系、促进农民增收的经验做法,获得省委充分肯定。
从细节看,粮食安全基础更加牢固。面对今年年初干旱的严峻考验,全市统筹调配千余座水库,开展10余轮人工增雨作业,守住了146.6万吨的夏粮产量;面对秋收期间的持续阴雨,我市积极组织农机抢收抢烘,截至10月26日,秋粮已收获851.94万亩,占种植面积的97.48%。同时,通过市场化收购补贴等创新举措,最大程度保障了种粮农民收益。
这份答卷,更彰显了发展的成色。
乡村要振兴,产业必先行。我市的实践表明,破解农业大而不强难题的关键,在于突破传统农耕思维,运用工业发展逻辑和模式,为农业农村发展注入新动能。
以工业思维推动规模化经营,是我市探索的重要路径。依托高标准农田建设,我市精心打造集中连片的“万亩方”“千亩方”规模化农产品基地,通过统一技术、品种、施肥等“六统一”标准,推动农产品以更高标准、更优品质走向市场。
与此同时,“1+1+N”农事服务体系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有力支撑。该体系以市级农事服务调度中心为枢纽,联动县级和乡镇服务站,整合农机、农技、农资等资源,形成覆盖全域的服务网络。农户可便捷获取专业服务,有效应对极端天气,提升日常田间管理效率。
更重要的是,工业思维推动产业链向纵深拓展。在大别山实验室等科创平台助力下,茶叶、油茶等特色农产品实现提质增效。新疆中新建投10万头肉牛项目成功落地,福牛牧业牛肉食品加工车间建成投产,国家级肉牛养殖重点科研项目正式落户。随着肉牛、种鸡等现代化养殖加工项目全面推进,我市正加快构建从田间到餐桌的全产业链,推动农业从“卖产品”向“卖品牌”升级。
产业兴,带动乡村美。
我市的乡村振兴不搞“千村一面”,而是因地制宜、依势建设。在全省首批16个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先导区中,我市有3个县成功入选,展现了在乡村建设方面的先行探索。与此同时,万亩村庄绿化美化工程扎实推进,绿色景观与人居环境整治相得益彰,共同绘就村美、人和、宜居的生动图景。
沃野丰收,产业蝶变,乡村焕新。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信阳正以更大担当、更实举措,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每一次努力都在夯实发展根基,每一次突破都在开拓新的可能。振兴之路,在脚下不断延伸。
- 上一篇:没有了
- 下一篇:【有感而发】莫让敬老流于形式
报晓风
信阳日报微信
掌上信阳微信
信阳日报新浪微博
信阳日报腾讯微博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信阳新闻网立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