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中,那一抹“逆行”的亮橙色
欢迎订阅《信阳手机报》移动用户发送短信 XYSJB 到10658300即可开通 3元/月 不收GPRS流量费
信阳日报全媒体记者 胡瑜珊
2月15日凌晨,一场大雪不期而至,67岁的环卫工王庆全仍如往常一样5:30就起了床,在棉衣外罩上橙色的环卫服,戴好口罩和手套,准备出发去扫街。因为有时候还要处理废弃口罩,他特意在手套外又套了一层塑料膜。
王庆全出门的时候,路上的积雪已经不薄,雪仍在下着,街上空无一人。王庆全负责的路段在鸡公山大街,全长500米左右,一次保洁下来需要一个多小时的时间。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除了路面保洁,他还要负责对沿街的垃圾箱等公共设施进行消杀,加上这项工作,他几乎全天都在大街上忙碌。“我们放假,这街谁扫?”这位1971年入伍的老兵憨憨地说,“要说困难谁都有,现在不是说困难的时候,疫情是最重要的。我们早出晚归,也就是想把自己的工作做好,希望能够早日战胜疫情。”
距离王庆全清扫路段不远的地方有一个垃圾中转站,站里操作机器的环卫工大姐付晓霞已经近一个月没有回家了。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考虑到生活垃圾都是由千家万户汇集过来的,潜在风险很大,她不敢回家,怕作业时不经意沾了病毒再传染给家人。
城市生活垃圾处置工作是疫情防控的重要环节。从付晓霞作业的中转站运出去的生活垃圾,大部分被送往光山县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焚烧了,还有一小部分运到大石门附近的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填埋。那里是最后一个与可能潜藏着病毒的生活垃圾“亲密接触”的地方。
2月15日早上一起床,处理场的副场长卓东海就拎着他的“武器”——扳手和螺丝刀出发了。他每天都要带领安全检查小队,24小时轮流徒步巡检场内的各类设施。不到30岁的卓东海,是唯一一个通过招考进入市城管系统并扎根在垃圾处理一线的大学生,也是“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的获得者。大年初二,接到疫情命令的卓东海从老家县城直接奔赴处理场“上岗”。这一“上岗”到如今都没能“下岗”。20多天来,缺乏生活物资的他,都是靠泡面填肚子,每天晚上就蜷缩在不到1米宽的折叠床上睡觉。
为了做好场区疫情防控工作,卓东海率先背起加满消毒剂的喷雾器对每个进场车辆仔细消杀,并对每位司机逐一检测体温。由于每天进场的生活垃圾车辆多达100多车次,他这个特殊的“门卫”连顿泡面都是在检测点吃。
疫情发生以来,卓东海和他的同事们用最平凡岗位上最执着的坚守,有效防范了因垃圾处置造成的二次污染与病毒的蔓延扩散。“说是‘逆行者’,不如说是职责所在。我们是环卫人,特殊时期我们的坚守,能筑起一道阻击疫情的生命防线。疫情不散,我们不退!”卓东海说。
“你们现在在街上见到的最多的是什么人?”“跟我一样,环卫工嘛。”这是王庆全回答记者的问题。是啊,在这个号召“待在家里,就是对社会最大的贡献”的特殊时期,2515名身着亮橙色环卫服的环卫工们却选择“逆向而行”,他们前进的路是点亮我们城市的光。
致敬,那一抹“逆行”的亮橙色!
- 报晓风
- 信阳日报微信
- 掌上信阳微信
- 信阳日报新浪微博
- 信阳日报腾讯微博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信阳新闻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