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河两岸庆丰岁 科技赋能促振兴——我市庆祝2025年中国农民丰收节侧记
欢迎订阅《信阳手机报》移动用户发送短信 XYSJB 到10658300即可开通 3元/月 不收GPRS流量费
信阳日报全媒体记者 胡俊杰
金秋的信阳,稻浪翻滚,虾肥菱香。9月23日,秋分时节,淮河两岸的晨雾尚未散尽,信阳市已被丰收的欢腾唤醒。从潢川县水木光州天空农场的无人机展演,到息县农产品智慧交易市场的农产展销,再到固始县农事服务中心的数智化展台,老区农民用累累硕果,书写着“庆农业丰收 享美好生活”的时代答卷。
肥沃的土地、丰富的水网、适宜的气候,成就了信阳“中原鱼米之乡”的美誉,近年来,信阳牢记“两个更好”殷殷嘱托,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探索出一条生态保护、经济发展、农民增收的乡村振兴之路。
9月23日上午,以“庆农业丰收 享美好生活”为主题的2025年中国农民丰收节信阳市主会场庆祝活动在潢川县水木光州天空农场举行。开幕式上,6架农用无人机凌空而起,拖着彩带掠过摆满稻米、红薯、鸡头米的展棚,与现场激昂澎湃的音乐节奏形成奇妙共鸣。
在农产品展示区聚集了全市名特优农产品,来自我市各县区的农民带来了家乡丰收的喜悦。
“看这芡实颗粒,比去年又饱满了一圈!”光州芡实展台前,种植户张建军抓起一把鸡头米,展示着这份淮河湿地的馈赠。依托“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当地5.7万亩芡实每亩净收入稳定在3000元至5000元,成为名副其实的“水中金”。
“这就是我们的生态有机大米,采用优质种植基地,用山泉水浇灌,山上种茶树,山下种水稻,不施化肥、不打农药,吃起来Q弹爽口。”信南源米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晨阳向大家展示着一粒粒晶莹剔透、饱满圆润的信阳生态大米。围绕“发展信阳优质稻米全产业链”这一核心,建立健全了“种、管、收、产、加、销”六位一体全产业链,张晨阳实现了从农田到餐桌的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打破了限制信阳稻米发展的瓶颈,闯出了一条新路子。
“信阳十宝”的展台前茶摊林立,茶香四溢,既有传统的信阳毛尖,也有创新的茶饮产品。而融入毛尖元素的卤甲鱼和热干面、百年工艺的焖罐肉、澄清剔透的山茶油、多栗多板栗汁,则在美食区上演“舌尖上的信阳”,让传统滋味与现代标准完美融合。展区另一端,河南豫道酸辣粉的工作人员轻点屏幕,区块链溯源系统即刻呈现出农户的种植日常、技术员的田间指导、酸辣粉的制作全程,可视化的溯源链条,让消费者看清“一碗安心酸辣粉”的源头密码,“从种植地到成品,每一步都可追溯”。
在农民摄影展的镜头里,既有金色稻田的壮阔,也有农户直播带货的鲜活场景。新农人架起手机支架,将豆筋、黄金梨等特产推向云端,让信阳的丰收滋味跨越山海。
同日上午,中原豫资(息县)农产品智慧交易市场内,细雨未能阻挡欢庆的热情。东岳红薯、淮河牛肉丸、彭店香菇等特产摆满十二大展台,白白胖胖的花菇与金灿灿的稻米相映成趣,热气腾腾的美食混着农户的笑语四处弥漫。舞台上,“一乡一业一村一主播”代表们的分享便引发共鸣,他们讲述的电商销售故事,让台下农户频频点头。
这份热闹背后,是息县夏粮总产量11.59亿斤的亮眼成绩单。息县优质弱筋小麦种植面积稳居全国第一,优质水稻、高油酸花生、生态红薯三大产业聚优成势,东岳镇成功创建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岗李店乡成功创建省级农业产业强镇,河南豫道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成功创建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香菇、肉牛、肉羊、蛋鸡等特色产业延链补链,发展成为乡村全面振兴的有力支撑。同时,息县肉牛、鲜鸡蛋等特产线上年销售额已突破1亿元,实现了“种好粮、卖好价”的蜕变。
农机展区内,无人机植保、智能灌溉等智能装备一字排开,销售人员的政策补贴讲解让农户笑意更浓,无人机播种、APP问诊,使“种得好”真正向“产得优”迈进,科技与政策正共同守护着这片“中原粮仓”。
在固始县胡族铺镇的农事服务中心,呈现着另一番丰收景象。这里没有喧天锣鼓,却藏着现代农业的“智慧密码”:大屏幕上,全县农机调度数据实时更新,已累计调度农机具5000多台次;远程咨询平台前,农技人员正通过视频为农户解答病虫害难题。
“农资便宜10%,生产成本降12%,这账越算越舒心!”洪埠乡种植户祁兴龙拿着订单算起收益。依托“一站式”服务平台,先正达等17家企业提供的优质农资直供田间,而订单农业系统已签下2亿元采购协议。在智能育秧工厂,嫩绿的秧苗整齐排列,即将通过县乡联动服务网络送往千家万户。
数智田里的新图景,固始县正以“三边一院”生态模式与数智农业为引擎,打造乡村振兴样板。今年推广的20项新技术、15个新品种,不仅让稻谷价格提升,更让化肥使用量减少15%,农药使用量减少20%,实现了生态与效益的双赢。
当夜幕降临,三地的欢庆仍在延续,潢川县的直播镜头未关,息县的订单还在增加,固始县的农事数据仍在更新。
以科技赋能农业,以节庆凝聚人心,以交流推动发展,此次丰收节不仅展示着“北国江南”的物产丰饶,更书写着传统农耕文明与现代科技智慧的新篇章。淮河两岸的金色田野上,以科技为笔,以汗水为墨,正绘就一幅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振兴新画卷。

- 上一篇:没有了
- 下一篇:“您说我听·民声直达”领导干部接线日预告
报晓风
信阳日报微信
掌上信阳微信
信阳日报新浪微博
信阳日报腾讯微博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信阳新闻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