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新闻网欢迎您!

​【信“遗”风】豫楚歌魂的千年回响

2025-09-11 09:36:07 来源:信阳日报
欢迎订阅《信阳手机报》移动用户发送短信 XYSJB10658300即可开通 3元/月 不收GPRS流量费

开栏的话:

信阳,山水秀美,人文绵长。这片土地不仅孕育了灵秀风光,更沉淀了代代相传的生活智慧与文化记忆。民歌、剪纸、皮影戏……散落民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土地的体温与祖先的叮咛。

时代奔流,“遗”风渐远。信“遗”风,谐音“信一封”。我们愿以《信“遗”风》栏目为承载记忆的信笺,追寻、记录并传扬信阳非遗的悠长脉络。文明需要延续,记忆需要温度。让我们一起走近信阳非遗,守望根脉,让这封名为“遗风”的信笺,不止于遗存的记录,更成为照向未来的明灯。

遗风.jpg

信阳民歌展演。记者 周涛 摄

河南信阳,豫风楚韵交融之地,素称“歌舞之乡”。这里孕育的信阳民歌,以丰厚的历史积淀、独特的艺术风格与多样的体裁形式,成为中华民间艺术宝库的璀璨明珠,吟唱着信阳人民的生活、情感与时代变迁。

其源头可追溯至上古淮河先民模仿鸟鸣的“转换性”音乐,商周楚地“巫风”推动原始歌舞发展。1953年,信阳战国楚墓编钟现世,其近十二平均律的音阶结构,印证公元前五世纪已具备非凡音乐智慧,奠定音律基石。革命年代,《八月桂花遍地开》从大别山唱响全国;新中国成立后,《花挑》《花伞》等节目3次赴京献礼;新时代,信阳民歌通过央视《歌乡行》等媒体传播,焕发新的活力。

信阳民歌的音乐语言独具魅力:五声音阶为核心,徵调式最常见,辅以宫、商、羽调式。其旋律刚柔并济——南部山区民歌高亢激越(如《十二月点点》大跳音程显粗犷),中部丘陵地区婉转舒缓(如《六仙歌》衬词添趣)。节拍运用灵活:2/4拍多用于生活小调,4/4拍宜叙事,劳动号子见散拍或混合拍。

信阳民歌按体裁分五大类:号子(如《打夯号子》)一呼众和,节奏铿锵;田歌(如《车水歌》)旋律舒展,介乎号子与山歌间;山歌以“五句山歌”为标志(如罗山“五句联”“哥在田里放高声……捂住耳朵钻进心”,情态毕现);小调(如《砍柴调》)艺术性高,婉约流畅;灯歌(如《夫妻观灯》)为元宵“地灯”小戏唱腔,锣鼓喧天,载歌载舞。

从远古初啼到烽火强音,再到今日华彩,信阳民歌始终是人民心声最鲜活的表达。这交融南北的豫楚歌魂,必将在时光长河中持续回响,谱写新章。(信阳日报全媒体记者 周涛 袁野 整理)


编辑:郑琦
  • 报晓风
  • 信阳日报微信信阳日报微信
  • 掌上信阳微信
  • 信阳日报新浪微博
  • 信阳日报腾讯微博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网友评论

验证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信阳新闻网立场。

评论列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回到顶部

工信部备案:豫ICP备09044067号

河南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01201517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编号:1910522

豫公网安备:41159002000089号

河南省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受理和处置管理办法

信阳网络辟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