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 你我同行】产业发展“牛”劲足
欢迎订阅《信阳手机报》移动用户发送短信 XYSJB 到10658300即可开通 3元/月 不收GPRS流量费
信阳日报全媒体记者 盛鹏 通讯员 王晶晶
“哞……哞……”昨日,笔者走进光山县斛山乡河南福牛牧业,现代化的养殖大棚干净整洁,牛叫声此起彼伏,工作人员在忙着添草、喂料、加水、清扫,一头头小牛犊悠闲地吃着饲料。
河南福牛牧业专注于肉牛产业,计划总投资7.7亿元,建成存栏繁育母牛2万头的斛山育肥牛场、年屠宰10万头的牛肉加工场及年产10万吨的有机肥厂,打造集肉牛繁育、育肥、有机肥生产及肉牛屠宰加工、冷链物流于一体的全产业链现代化智能化畜牧龙头企业。
斛山乡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乡,有耕地11万亩,水稻、小麦种植面积大,每年产生3万多吨秸秆,为肉牛养殖产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近年来,斛山乡紧紧牵住“牛鼻子”,把畜牧业作为富民强乡的支柱产业,建成了以河南福牛牧业、金梦然牧业、腾辉、建华牛场等为龙头的优质肉牛养殖企业,打造“种养加服”一体化全产业链条,形成产业集群。目前,该乡拥有肉牛养殖企业30余家、养殖家庭300余户,肉牛饲养量11000余头。
构建生态闭环。斛山乡出台政策,依托“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因地制宜推进肉牛产业全产业链发展,打造现代农牧循环示范典型,启动秸秆加工基地建设,对有机肥加工厂进行提升改造,兑现秸秆综合利用奖补政策,实现农作物种植—秸秆收储加工—肉牛养殖—有机肥生产—还田反哺的全链条闭环发展。
优化种植结构。斛山乡推广玉米、黑麦等青贮种植1500余亩,以“粮饲双优”带动种养结合、产业联动,全力打造“种养结合、秸秆回收、牛粪还田”的种养一体化良性循环模式。蔡庄村顺丰农业专业合作社流转了2400余亩土地,种植水稻、小麦,每年产生秸秆、麦草几百吨。自从肉牛养殖企业落户后,秸秆也变废为宝,成了“香饽饽”。
“我们用专业的机器把秸秆、麦草打捆,统一售卖到福牛牧业、金梦然牧业,一吨能卖180元到300元不等,一年增收10多万元。”合作社负责人郭顺远兴奋地说。
斛山乡通过发展肉牛养殖,带动20多个合作社流转4.2万亩土地,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前提下,大力发展水稻、玉米、小麦、花生、红薯等农作物,实行种养结合、产业联动。
“我们将继续围绕牛产业做文章,不断延伸上下游产业链,挖掘新的增长点,推动肉牛养殖产业成为强乡富民、振兴乡村的‘金钥匙’。”该乡党委书记殷久沂说。

- 上一篇:没有了
- 下一篇:市委常委会(扩大)会议召开
报晓风
信阳日报微信
掌上信阳微信
信阳日报新浪微博
信阳日报腾讯微博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信阳新闻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