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通江达海新通道——看息县造船产业的“从无到强”之路
欢迎订阅《信阳手机报》移动用户发送短信 XYSJB 到10658300即可开通 3元/月 不收GPRS流量费
信阳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宇 李凯
“十四五”以来,息县抢抓省委省政府大力发展内河港航和船舶制造战略机遇,充分发挥淮河穿境而过的区位优势与资源禀赋,聚力推动造船产业实现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跨越。如今,该产业已成为拉动县域经济崛起的重要引擎,更成为河南省内河航运制造业的一张亮眼名片。
2022年,《河南省内河航道与港口布局规划(2022—2035年)》正式印发,河南省内河航运由此迎来强劲发展势头。信阳市造船产业乘势而上,从淮滨县逐步拓展至息县、固始县等沿淮地区,形成集群发展的新格局。
近日,记者走进信阳港息县港区,河南瑞航船舶重工有限公司的车间内弧光闪烁、机器轰鸣。激光切割机以毫米级精度裁切钢板,机械臂将分段船体精准吊装至智能焊接平台;随着蓝色电弧规律跃动,巨大的钢制船体骨架渐渐显露雏形。据介绍,过去手工切割制造一艘2000吨级货船需耗时3个月,如今通过智能化改造,工期已压缩至70天,效率提升显著。
驱动产业发展的不仅是产能提升,更有深刻的模式变革。今年以来,瑞航船舶通过打造自动化智能车间、引入高端设备,成功实现从基础来料加工向一站式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的转型升级。这一转变既增强了企业核心竞争力,也为区域船舶制造业能级提升树立了新标杆。
2023年6月,一艘长达88米、可承载260标箱的钢制集散两用货轮从这里下水,驶入淮河——这一突破成功刷新了河南省内河船舶建造领域纪录,标志着息县造船能力迈上新台阶。自2023年投产以来,瑞航船舶已建成各类船舶70余艘。
据瑞航船舶综合后勤组工作人员田芳介绍:“我们不仅能建造大船,还吸引了大批在外务工的熟练工人和技术骨干返乡就业。如今在家门口上班,工资水平不低,还能兼顾家庭,大家都干劲十足。”
目前,这座现代化造船厂年造船能力已达351万吨,业务辐射范围涵盖豫、皖、鄂、苏、浙、沪等广阔经济腹地。作为河南省造船业的领军企业,瑞航船舶在船舶设计、制造、改装、维修等领域均处于技术领先地位,并正积极推进绿色转型。
近期,瑞航船舶陆续完成8艘5000吨级船舶的下水试航工作,并成功签下总金额3.7亿元的订单——将建造20艘天然气新能源万吨级船舶。这些突破,不仅再次刷新了河南省内河船舶建造的纪录,更标志着全省船舶制造正式迈入绿色化、大型化发展新阶段。
“我们现已具备内河船舶的全链条建造能力,同时成功承接海外订单,顺利打开国际市场。”田芳表示,“企业正依托淮河黄金水道,加快优化船舶产品结构,推动产品向新能源、智能化、多功能方向升级,为区域航运绿色转型提供坚实支撑。”
随着规划中的淮河新区港区与南信合高铁的逐步建设,当地将构建起“海铁联运”大动脉,息县“通江达海”的千年梦想正一步步变为现实。进入“十五五”时期,息县将继续锚定高质量发展目标,紧抓淮河生态经济带建设机遇,进一步做大做强船舶制造产业,推动“造船+航运+物流”深度融合发展,全力打造辐射中原、连接长三角的内河航运制造高地。a
- 上一篇:没有了
- 下一篇:息县消防救援大队开展专项培训
报晓风
信阳日报微信
掌上信阳微信
信阳日报新浪微博
信阳日报腾讯微博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信阳新闻网立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