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枫桥经验信阳法庭实践】杨店人民法庭——创新机制顺民意
欢迎订阅《信阳手机报》移动用户发送短信 XYSJB 到10658300即可开通 3元/月 不收GPRS流量费
信阳日报全媒体记者 段黎明
息县人民法院杨店人民法庭是省高院首批命名的“枫桥式人民法庭”,辖区4个乡、约18万人。2024年上半年,共受理各类民事案件296件,结案率达92.22%,是全市法院系统的一面旗帜。
近年来,杨店人民法庭坚持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探索出“两条线、三层次”诉前调解机制,促进基层共建共治共享。
“两条线”,即从横向按接收矛盾纠纷的部门实行两条线进行调解,一条线是法庭,另一条线是法庭外的其他部门如乡镇综合治理中心、村(居)委会等。“三层次”,即从纵向建立三级矛盾调解组织,即基层网格工作小组、乡镇人民调解委员会工作组、乡镇矛盾纠纷化解联合党支部。每一层调解组织化解矛盾纠纷的期限为7个工作日。
杨法欣、杨洋洋等11位村民在河南红某农业有限责任公司从事劳务工作,后该公司经营出现问题,导致无法正常发放员工工资,2023年,杨法欣等人诉至法院追索劳动报酬。
为更好维护农民工权益,也为了企业的良好持续发展,杨店人民法庭将11位农民工聚集到一起共同调解。承办法官杨威和法庭驻庭调解员和永华在调解过程中得知,该企业并非故意拖欠工资,实在是因为受疫情影响资金一时周转不开。经调解,11位农民工同意给企业两个月筹措资金的时间。
“俺们相信法庭。”2023年5月,一场持续20天的讨薪案画上句号。高效的解决纠纷,既维护了农民权益,又优化了营商环境,拿到工资的村民们给法庭送来了“心系百姓 为民排忧”等4面锦旗。
杨店人民法庭通过“两条线、三层次”诉前调解机制,形成化解矛盾纠纷的强大合力,确保辖区内“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在审理赡养纠纷案件时,杨店人民法庭将审判庭搬到村委会开展巡回审判,邀请乡镇、司法所、村委会及部分村民代表参与旁听,调撤率达100%。
“下一步,息县人民法院将在上级法院的大力支持下,持续打造法庭特色品牌,创新党建工作模式,全力营造党建引领、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新格局,使辖区社会矛盾纠纷得到充分有效化解,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息县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胡洋说。
人大代表看法庭
群众利益无小事。杨店人民法庭坚持站在化解矛盾纠纷、服务人民群众的第一线,依托三级调解组织及“党建引领社会基层治理调解室”,开通农民工绿色讨薪通道,为辖区农民工提供帮助。尤其是在红某公司欠薪纠纷中,杨店人民法庭依法履职,实现了司法办案“三个效果”的统一,以实际行动让群众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
记者手记
法情理统一有“度”
□段黎明
采访结束,杨店人民法庭庭长吕晓云坚定地说:“杨店人民法庭将继续坚持和发扬新时代‘枫桥经验’,以‘如我在诉’工作理念,不断延伸司法服务触角,通过用心、用情、用力办好每一起案件,充分保障每一位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在促进公平正义的同时实现法、情、理的有机统一。”
近年来,杨店人民法庭以“两条线、三层次”诉前调解机制为抓手,打造新时代“枫桥式人民法庭”,推行诉前调解,前移司法服务,将矛盾调处在初始、化解在萌芽,不断做实、做细诉前调解工作,用心用情推动案结事了,政通人和。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人民法庭是法院司法为民的神经末梢,是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的前沿阵地。杨店人民法庭始终践行“群众利益无小事”理念,积极引导当事人通过非诉方式“零成本”化解矛盾纠纷。在纠纷解决的“最后一公里”,不仅让当事人感受到法官办案的“准度”,也让当事人感受到司法的“温度”。

- 上一篇:没有了
- 下一篇:【新时代枫桥经验信阳法庭实践】东双河人民法庭——“智慧司法”惠百姓
报晓风
信阳日报微信
掌上信阳微信
信阳日报新浪微博
信阳日报腾讯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