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时评】创新心理健康服务

2025-04-08 来源:信阳日报

周涛

今年4月,全国迎来第37个爱国卫生月,“爱卫新篇章 健康‘心’生活”这一主题不仅延续了公共卫生使命,更强化了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服务领域的重要性。如何创新心理健康服务模式,让精神卫生工作真正走进群众生活,成为新时代爱国卫生运动必须回答的命题。古人云“上医治未病”,心理健康服务同样重在预防。通过爱国卫生运动这一全民参与的平台普及心理健康知识,犹如为全民精神健康筑起一道“防洪堤”,体现了公共卫生服务从身体到心理的全面拓展。

当前心理健康服务面临的最大困境在于供需问题。一方面,社会心理服务资源集中在医疗机构,形式单一、门槛较高;另一方面,群众对心理健康的认识仍停留在“治病”层面,缺乏日常维护意识。破解这一困局,必须创新服务模式。“心理服务站”进社区、“心灵花园”线上咨询平台、企业EAP心理援助计划……全国多地的实践表明,只有将心理健康服务下沉至社区、学校、企事业单位等日常生活场景,构建“15分钟心理服务圈”,才能让精神卫生服务从专业机构走向全社会。

创新心理健康服务更需要技术赋能和人文关怀的“双轮驱动”。人工智能心理筛查系统可以实现大规模心理健康普查,VR技术能够模拟真实场景进行心理干预,这些科技创新极大拓展了服务覆盖面。然而,技术永远只是工具,真正的突破在于服务理念的人文转向。阜阳市某社区创办的“心理茶馆”,通过喝茶聊天的方式为老年人提供心理慰藉;张家界市金慈小学“心灵树洞”信箱,让学生以匿名方式倾诉烦恼。这些充满温度的创新实践证明,只有将专业性与通俗性相结合,让心理健康服务“沾泥土”“带露珠”,才能真正走进群众心坎。

心理健康是健康中国不可或缺的拼图。在爱国卫生运动的新篇章中,我们期待看到更多接地气的创新实践,让心理健康服务如同春风化雨,滋润每个人的精神家园。当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比翼齐飞,当公共卫生与精神文明相得益彰,我们迎来的将不仅是卫生习惯的改变,更是精神面貌的焕然一新。


您尚未登录!登陆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信阳新闻网立场。

最新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