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怡璎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正在全党深入开展,此次主题教育在成效的检验方面明确了五个方面的具体目标,其中“践行宗旨为民造福”首先强调了“坚持人民至上”。目的在于警醒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党所奋斗的事业是为了人民、依靠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同时要主动为人民谋福利,在实践过程中还要充分践行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不能止于“知”,更要见于“行”。
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思想是行动的先导。马克思主义认为,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是能动的、而非机械的反映,正确把握理念的重要内涵就在于理念之于行为同样具有能动的指导作用。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根源于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马克思主义是为解放人类、改变人类历史命运而创立的科学理论,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历史唯物主义深刻地揭示出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主体,是推动历史前进的重要力量,重视人民群众的主体力量,是顺应时代发展大势、掌握创造历史主动权的关键所在。人是有思维的实践主体,主体力量的存在又会催生创造性实践,所以脱离人民的理论是没有生机和活力的,只有被人民群众掌握的理论才能作为“ 武器的批判”、成为革命性的力量。由此可见,坚持人民至上这一价值理念,首先表现在主体地位上,人民是居于第一位的,不能再有任何人凌驾于人民之上。其次在权利维护上,人民的利益至高无上,不容践踏。再次在评价标准上,人民有最终的发言权和表决权,我们党一切工作的得失最终都要由人民做出评判。最后在路线选择上,要认真贯彻群众路线,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我们党在各个历史时期始终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这一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尤其是就如何认识人民群众历史地位这一问题,深刻把握住了人民的重要性,紧紧依靠人民推进各项事业,用实际行动回答了在践行价值理念上要始终坚持人民至上,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要为人民利益而奋斗。区别马克思主义政党和其他政党的根本,就在于判断出这个政党是为谁的利益而奋斗。始终同老百姓在一起,为人民利益而奋斗,这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重要标识。马克思主义是共产党人的灵魂和旗帜,规定了共产党的根本性质,也指明了共产党人的奋斗方向。我们党是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武装起来的政党,必然是代表人民利益、为人民利益而奋斗的政党,“ 党除了人民利益之外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党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章也明确规定了党的性质和宗旨,每一个共产党员都要始终树牢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这次主题教育开展的具体目标“ 践行宗旨为民造福”明确了“ 为民造福”的根本遵循就是“ 践行宗旨”,强调服务人民必须全心全意、不打折扣,只有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划思路、推动工作,才能真正体会到人民的所思所盼,在落实的过程中让人民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不同时期人民群众的利益需求不同,我们党服务人民的侧重点也会不同,新时代我国的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我们党面临着“四大考验”“四大风险”,“赶考”形势严峻复杂,如何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是每名共产党员都要认真思考和回答的现实问题。充分践行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就是要以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根本评判标准,把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把准党治国理政的鲜明底色,把人民放在心中的最高位置,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抓住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更好的教育、医疗、环境等方面的期盼,努力交出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时代答卷。
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对共产主义社会的构想,这是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人人平等、人人劳动的美好社会,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重要条件。当然,共产主义社会物质条件的极大丰富是基础也是前提,物质富足的同时精神富足也不可或缺,所以社会主义作为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个阶段,尤其是我们现在还处在社会主义社会的初级阶段,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首先要在物质基础上实现富足才能向高级阶段迈进,同时还要注意缩小城乡之间、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之间的差别,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问题,让人民群众过上期盼已久的美好生活,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才能不断增强。我们党带领人民追求的发展是造福人民的发展,我们党带领人民追求的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再到中国式现代化,体现了我们为创造美好生活不懈奋斗着,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我们党依然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至上,努力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
(作者单位:中共信阳市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