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县消防大队救援“黄河之舟”水上餐厅被困30名食客纪实

2016-07-06 来源: 信阳网


   7月1日10时39分,信阳支队新县大队接到报警称:新县新集镇县体育馆附近一水上餐厅连接岸边的浮桥被冲断,餐厅内约30名群众被困,情况万分危急!大队第一时间出动3部消防车15名官兵,赶赴现场救援。


  10时50分参战官兵抵达现场,中队指挥员卢飞侦察发现约30名群众被困于一艘名为“潢河之舟”的大船上,该船平时用作水上餐厅,用浮桥与岸相连,但现场发现浮桥已被冲毁,船体距离岸边至少距离30米,上游水势迅猛,随时有将船冲走的趋势,后果不堪设想,紧张的生死营救随即展开。


  设立救援禁区


  指挥员迅速决策,制定救援计划,首先带领战斗班长携带救生绳根据现场知情人带领下涉水前进到距离船体15米处,此段虽然水位已齐腰,但仍属岸边,再往前一步便是浮桥断裂处,水深不可测。在暴雨倾盆、洪水肆虐的河道里,哪怕身着救生衣,只要掉进去就意味着再无生还的可能,冲锋舟、橡皮艇根本没有操作条件,随时有倾覆可能。指挥员根据周围还未被水位完全淹没的建筑设立救援区域,严禁任何人向前迈进。


  建立救援连接


  随后指挥员根据现场船高岸低的情况,指导船上人员用细绳绑重物从地势较高的船上扔过来,历经三次终于成功,随即指挥员将救援大绳一端系于细绳,让船上被困群众拉至船上,随后将船上钢丝缆绳系于大绳与细绳连接处,将缆绳拉至岸边,利用车载牵引将缆绳勾住,随后让被困群众再次将大绳拉至船体固定,11时20分许,一条钢丝缆绳由车载牵引相连,一条50m救生绳由消防官兵腰缠手握,两条从船头到岸边的绳子打开了逃生之门。


  攻坚用我,用我必胜


  逃生绳索建立起来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被困群众中老人小孩均有,即便是中青壮年,也未必就能依托这两根绳索安全渡过,绳索可靠不可靠?大家如何相信?这时候中队下士程立业、合同制队员朱风林一起找到指挥员:“卢队,让我上!”危难之处显英豪,指挥员略作思忖,旋即决定安排两位同志穿好救生吊带,用安全钩挂在50米救生绳,双手攀爬钢丝缆绳横渡至船头,(事后证明两条救生绳非常必要,钢丝缆绳既可以保持被救者身体平衡,又可以作为第二重保障,以防安全绳出现故障。)两位战士抵达船体后,随即准备救援第一名被困者,这时指挥员考虑到被困者体质情况不一、在恶劣紧张的环境下不一定能够有足够力量横渡,要求船体一侧在救生吊带上系上绳索,由程立业同志留在船上指导被困群众,由朱峰林同志携带救生吊带横渡回来,然后岸边一侧再在救生吊带上系上一条绳索。这样被困群众只需穿着好救生吊带,扣好安全钩,双手利用钢丝缆绳保持平衡,就可以被岸上的消防官兵拉至岸边,不至于因为体力不支导致无法横渡。


  与时间争夺生命、用行动践行诺言


  暴雨噼里啪啦一刻不停,在全体消防官兵心中比暴雨更急促的是时间的消逝,水位在不断的上涨,上游飘过来的大树随时可以斩断救援通道,船体因为上游一侧积累的树枝越来越多已然倾斜,指挥员声音沙哑的指挥“松大绳”、“拉大绳”、“拉小绳”、“腿夹紧”……,望眼欲穿的15米在狂风暴雨中仿佛被拉长到了50米。几个年轻的士兵在齐腰深的河水中瑟瑟发抖,但是坚定的眼神从未迟疑,一名名被困群众的成功解救就像一剂剂强心针,给予大家力量。13时02分,最后一名被困群众的成功解救,在船上坚守2个多小时的下士程立业终于给自己套上了安全吊带,随着程立业的安全横渡,岸边迸发出山呼海啸般的欢呼与掌声,盖过了暴雨、盖过了洪流。一名参与救援的民众说道:“关键时候还是你们,你们是人民的消防!”,没有人回应,因为已无需回应。


  全体参战官兵英勇顽强,不畏艰险,面对湍急的洪水,连续奋战2个多小时,圆满完成缆绳搭设、救生队员横渡、被困群众转移等多个环节战斗任务,最终成功转移救援25名被困群众。

您尚未登录!登陆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信阳新闻网立场。

最新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