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海 /文
粮食总产量占全省8%以上,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982万亩;培育国家级知名农业品牌11个、省级129个,水产品总产量全省第一;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提高到20963元,农民收入增速保持全省前三……
10月14日,在信阳市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首场主题新闻发布会上,信阳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邹忠韬介绍了建设农业强市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粮食综合产能稳步提升
信阳坚决扛稳粮食安全责任担当,推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982万亩,粮食总产量占全省8%以上。2024年粮食总产量达到116.57亿斤,比“十三五”末增加了1.668亿斤,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成绩居全省第一。
——乡村产业发展向高质量迈进
信阳立足自然资源禀赋优势,因地制宜做好“土特产”文章,聚焦优质稻米、弱筋小麦、茶叶、油茶、畜禽、水产六大主导产业,以及红薯、花生、油菜、蔬菜、食用菌、中药材六个特色产业,按照品种优质化、种养规模化、生产标准化、发展绿色化、经营产业化、营销品牌化要求,构建多条全产业链条,走出了一条具有信阳特色的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之路。
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占全市规上工业企业总数的1/3,拥有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国家级14家、省级146家,数量均居全省第一;培育了稻米、生猪、茶叶、家禽、中药材等5个超100亿元的产业集群,弱筋小麦、肉牛、油茶、水库鱼等4个超50亿元的产业集群;创建了1个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1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2个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11个国家农业产业强镇、9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16个省级农业产业强镇。
——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扎实推进
系统化、片区化、组团式推进乡村建设,实施了乡村振兴“十百千万”工程,已进入到第二批示范区建设期,创建乡村振兴示范区21个,涉及乡镇58个,创建示范引领村259个、生态宜居村民组2203个,经验在全省范围内得到推广;在首批16个省级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先导区中,罗山、潢川、光山3个县榜上有名。(图片来源信阳日报资料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