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日报全媒体记者 童帅
在信阳大别山革命老区的崇山峻岭间,一片片油茶林郁郁葱葱,一粒粒茶籽饱含希望。近年来,我市将油茶产业作为特色农业主导产业,通过政策引领、科技赋能、品牌打造和三产融合,使油茶产业从“小而散”走向“大而强”,成为老区人民增收致富的“摇钱树”、守护绿水青山的“生态树”和推动乡村振兴的“黄金树”。
数据显示,我市油茶种植面积达158.25万亩,年综合产值48.62亿元,分别比2019年增长了70.8%、345.24%。油茶鲜果产量30.16万吨,茶油产量1.7万吨,平均亩产672斤,比2019年增加了292斤。油茶产业链条涵盖从种植、加工到销售的各个环节,附加值极高,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信阳地处中国油茶自然分布的北部边缘,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孕育了“秋分籽”“寒露籽”“霜降籽”等优良品种。目前,全市累计完成油茶新造林65.69万亩,低产低效林改造45.5万亩,油茶种植面积由2019年的92.56万亩增长到158.25万亩。
我市建成河南省油茶绿色深加工中试基地、大别山实验室等油茶科研平台9个,主持完成中央、省、市油茶科研项目10项以及科研成果3项、发明专利5项,获得实用新型专利110余项。通过科技赋能,信阳选育出“豫油茶1号”“豫油茶2号”“申林1号”“申林2号”4个本地高产稳产新品种,建成育苗单位8家、良种采穗圃基地3处,每年可稳定供应1200万株以上良种壮苗。
在加工环节,信阳建成精制茶油加工厂14家,加工能力达到3.54万吨;建成油茶初加工仓储物流基地4个,茶籽储存能力达5万吨。联兴公司与中科院华南所、青岛所,华南理工大学等深度合作,研制的“玉肌汉方”系列油茶护肤品已上市销售,实现了油茶产业从“卖原料”到“卖产品”的转变。
我市积极打造“信阳油茶”和“信阳山茶油”区域公用品牌,推动“新县山茶油”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和河南省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商城茶油”获评国家原产地地理标志产品,光山县被授予“国家油茶标准化示范县”。全市茶油产品注册品牌商标增加到30个。
“骆福记”茶油在国际风味评鉴活动中荣获三星奖章、二星奖章各一枚,在法国AVPA(农产品促进会)世界食用油国际比赛中荣获金奖,为中国茶油赢得殊荣。“联兴”山茶油被纳入首批“豫农优品”商标及标识使用人名录企业,“信阳山茶油”正逐步成为消费者信赖的健康食用油品牌。
我市大力推广“油茶+中药材”“两茶套种”等“油茶+”复合经营模式,2019年以来,发展油茶林下种养殖33.45万亩,亩均增加收益1000元,带动11.2万户林农增收致富。其中,“油茶+野菊花”实现亩均增收600元、“油茶+苍术”亩均增收2000元、“油茶+黄精”亩均增收1200元、“油茶+迷迭香”亩均增收500元。同时,加快推动油茶与文旅、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建成司马光油茶园、大别山油茶文化公园、油茶博物馆等油茶主题公园10处,举办油茶花节、油茶采摘节等节庆活动,实现由“卖好油”向“卖好游”转变,带动旅游、民宿、餐饮等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我市将继续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突出区域综合示范、核心辐射带动、园区三产融合、基地丰产高效,做强二产、做优三产、做大一产,优化一二三产布局。“油茶产业已成为信阳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市林业局负责人表示,“我们将继续以高质量发展为引领,让油茶树真正成为老区人民增收致富的‘摇钱树’、守护绿水青山的‘生态树’、推动乡村振兴的‘黄金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