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勇 文/图
今年以来,我市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决策部署,聚焦企业所需、发展所向,以制度创新破除梗阻,以流程再造提升效能,以作风转变优化体验,构建起覆盖服务供给、行为规范、问题解决的闭环治理体系,持续增强经营主体的获得感与满意度。
2025年全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会
规范涉企行为,提升监管透明度,营造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
针对企业反映强烈的涉企检查频次高、程序不规范等问题,我市以“扫码入企”改革为抓手,推动行政执法更加规范、高效、有温度。
深入调研,精准把脉。市营商环境服务中心通过开展涉企执法检查专题调研,形成专题调研报告。对此,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明确将规范涉企行政检查作为优化营商环境的攻坚任务,启动专项行动。市委、市政府办公室印发了《关于全面推行“扫码入企”工作的通知》,组建市级规范入企行政行为工作专班,强化顶层设计和组织保障。信阳市公务入企码平台升级后,实现了公务入企“事前报备——扫码核验——事中留痕——事后评价”全流程闭环管理。市司法局牵头发布行政执法主体公告,全面公示市、县(区)两级具备执法资格的部门名单,严格执行“清单之外无检查”,坚决杜绝非法定主体及第三方机构擅自入企检查,从源头上扎紧权力“笼子”。
推行公务入企扫码
优化服务供给,推动流程再造,打造便捷高效的政务环境
围绕企业办事“跑多次、耗时长、材料多”等痛点,我市持续推进政务服务改革,推动“一次不用跑”成为常态。
创新“管家式”服务,变“企业跑”为“上门办”。全市产业园区构建“首席管家+行业服务官+项目”服务矩阵,为700余个重点项目精准配备351名首席管家和376名行业服务官。推行“项目吹哨、管家报到”响应机制,提供一对一、点对点的帮办代办服务。今年上半年,管家们“吹哨即到”,累计上门服务180余次,高效解决审批、融资、用工等难题160个,真正让企业“足不出园”办成事。
集成“一件事”场景,变“多件事”为“一次办”。深化“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市县联动推进国家、省级21个重点事项落地,同时因地制宜推出水电气过户、不动产登记、充电桩报装等30个市级特色“一件事”套餐,实现多个关联事项“一窗受理、一次告知、一表申请、一套材料、一次办结”。今年上半年,国家、省级“一件事”办件量突破15万件,稳居全省前列;市级“一件事”办件4.5万件,高频事项实现“一次办好”。
夯实“数据底座”,变“企业找政策”为“政策找企业”。加快推进市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建设,已汇聚48个市级、376个县级部门的9.01亿条政务数据,打破信息“孤岛”。在此基础上,优化“信阳市免申即享企业服务平台”,集“集中发布、精准推送、网上办理、免申即享”于一体。目前,平台已发布惠企政策3339份、政策项目245项,其中518条政策实现企业“零申报、零跑腿、资金直达”,让“数据多跑路、企业不跑腿”成为现实。
政务服务“红色店小二”
聚焦政企互动,畅通沟通渠道,打造亲清和谐的政商环境
我市建立健全常态化政企沟通机制,推动政府服务从“被动响应”向“主动作为”转变。
“市长坐镇”解难题。创新建立市长、县(区)长纾困解难“周一见”例会制度,主要领导每周固定“出诊”,相关职能部门“一把手”现场“会诊”。对企业反映的“硬骨头”问题,实行“清单交办、台账管理、节点推进、闭环销号”,确保责任到人、时限明确。今年以来,市县两级累计召开专题办公会579次,为1167家企业研究解决用地、用工、融资等各类难题1643个,“周一见”已成为企业信赖的“解难日”。
“周一见”恳谈会
为降低企业运营成本、促进交流合作,我市创新服务供给,将市营商中心会议室向企业免费开放。截至目前,已有17家企业成功预约并使用,节约企业会议成本40000余元。该项举措入选“营商环境看河南”7月份典型案例。
聚焦作风转变,强化责任落实,打造务实担当的干事环境
以干部作风转变带动服务效能提升,推动形成“以企为本、服务为先”的工作导向。
“以上率下”实现走访全覆盖。市级领导带头,35位市厅级干部主动认领任务,牵头走访295家企业;省级领导同步走访我市34家重点企业,带动全市党员干部走访4470家“四上”企业。
严格对标全省统一部署的“十二访”工作要求,进一步细化本地化实施方案,结合清欠账款、大学生入企服务等专项工作,从14个方面深入收集企业诉求。截至目前,共收集各类问题530个,建立“谁走访、谁负责、谁解决、谁建账”的闭环管理台账。
针对收集到的企业诉求,推行“马上办”,做到即知即办、日清日结;对于涉及多个职能部门的复杂问题,明确牵头单位和配合部门,实行“限时办”;对于跨区域、跨层级、跨部门的重大难题,则启动“高层协调办”机制,提请市级领导专题研究、统筹调度,集中力量攻坚突破。截至目前,已成功化解企业反映问题510个,总体解决率为96.2%。
市营商环境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我市将始终以企业满意度为根本标尺,持续巩固提升营商环境建设成果,大力营造亲商、重商、安商的一流营商生态,让经营主体轻装上阵、安心发展,为全市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