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浩 王凌云 刘方
9月3日上午,全国各界干部群众以多种形式收听收看纪念抗战胜利阅兵盛况。北京天安门下,飒爽英姿、整齐划一的三军队伍,接受全国人民的检阅;拥有现代化装备的文明之师、威武之师雄壮的步伐,响彻在天安门广场,回荡在亿万中国人民心中,激励人们不忘使命、砥砺前行。
千里之外的信阳,7位白发苍苍的抗战老兵,各自守在家中电视机前。岁月的重负,让他们的身躯略显佝偻,但坐在电视机前,他们眼神坚定,脊梁挺直如松。
“如果我们当年有……”
阳光爬上窗沿,在薛进礼家的客厅里投下温暖的光斑。薛进礼早早地守候在电视机前,期待着阅兵式的开始。
国歌奏响,阅兵号角响起,这位曾担任司号长的老战士闻声为之一振。“我们当年啊,号声就是命令!”他向儿子薛超讲述,“当年在部队,我就是靠一把军号传递命令,鼓舞士气。我最爱和军乐团较劲,看谁的号声更响亮,每次比赛都是我赢。”说着,薛进礼的嘴角微微扬起,仿佛又变回了那个意气风发的年轻司号长。
当装备方阵出现时,儿子薛超俯身向父亲解说新式武器的性能。这与几十年前父亲为他讲解阅兵的情景,形成了角色的互换。从当年的聆听者到如今的讲述者,两代人的阅兵记忆在此刻重叠,完成了一个关于家国与成长的循环与传承。
观看中,“如果我们当年有……”这句话薛进礼重复了好几次,每一次都包含着深切的缅怀与由衷的欣慰。
“我特别自豪”
在百岁抗战老兵王秉林的家中,《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旋律在客厅里昂扬回荡。视力模糊的他,将电视机音量调至最大,努力去“聆听”这场阅兵。
他将听觉化作了新的眼睛。当电视里传来整齐划一、如同擂鼓般震撼人心的正步声时,他仿佛能“听”见那支军容整肃、意气风发的队伍正昂首走过长安街。“我是个军人,感受到队伍的步伐整齐,特别高兴;感受到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有极大的进步,特别自豪!”
阅兵式结束后,王秉林老人情绪激昂,他示意家人安静,然后闭上双眼,用洪亮而坚定的声音背诵起自己创作的一首律诗:“昔日东洋太猖狂,侵我中华霸邻邦。战火点燃千万里,奸掳烧杀丧天良。军民奋起齐抵抗,浴血奋战日寇降。今庆胜利八十载,九泉先烈眉飞扬!”
“祝愿我们的祖国越来越强大”
简朴的卧室内,刚康复出院的抗战老兵刘晓岚精神尚可。听着慷慨激昂的解说,原本斜坐着的老人,不自觉挺直了腰背。
看着电视里一架架翱翔起飞的战机,刘晓岚眼里盛满泪花。她缓缓转过头说,“这会儿,我是真的高兴,真的。但是这个最激动的时刻,也会忍不住想起那时候根据地里的苦难日子。那些画面,老百姓过的逃难苦生活,唉,是我最不愿回忆起来的。”
抚摸着自己与老伴邵奉先同志于1950年拍摄的黑白照片,刘晓岚说:“现在我们的国家越来越强盛了,谁也欺负不了了。我还是很庆幸,很幸运,也很高兴。一定要注重现代化建设,把自己搞强大了。”
看到飘扬的国旗,刘晓岚肃然起敬。她站起来,举着右手说道:“看,这就是咱们的中国军人。祝愿我们的祖国越来越强大,越来越迈向现代化,越来越好!”
“就等这一天!”
抗战老兵王布亭,阅兵这天比平时早起半小时,为的就是尽早做好收看阅兵的准备。
梳洗整理,佩戴好党员徽章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章,老人端坐在电视机前,也像在迎接一场检阅,“天天看新闻预告,就等这一天呢!”
“看!这可是我们国家的‘千里眼’啊!”当看到空中预警机的画面时,王布亭老人眼睛一亮。空中无人作战方队、核导弹方队、歼击机方队……看到这些受阅方队展示的国之重器,老人心潮澎湃,有些装备还能准确地叫上名字,“当初打鬼子,我们拼的是大刀、长枪,现在国家兵强马壮,再也不怕了!”
“多么希望,他们都还在……”
百岁抗战老兵曹明观看阅兵时,有些伤感。在客厅,她指着桌子上的老照片,自言自语道:“多么希望,他们都还在……”
观看阅兵中,老人说起自己的参军经历:“我8岁当童工,头上被浇上热水,受尽了折磨。1943年逃出参加革命,加入新四军,跟着党走,我的人生有了新转折。战斗时,可太苦太不容易了,从南走到北,每天吃不饱穿不暖,十分艰苦。终于,我们打败了日本侵略者。现在,看到国家这么强大,我心里实在太高兴了……”
想起自己还有礼物没有展示,老人拿出了自己耗费半年时间准备的贺礼——一幅绣着“闪闪红星”图案和“1945-2025 抗战胜利八十周年”字样的十字绣,落款是“新四军战士 曹明 百岁绣”。
“好,好啊,比我们当年强!”
“抗日战争扛过枪,解放战争负过伤,抗美援朝跨过江。”这是96岁的抗战老兵张全健对自己战斗生涯的总结。当天,他和孙辈坐在电视机前,共同见证阅兵的庄严时刻。
电视画面中,当核导弹方队震撼登场,张全健颤颤巍巍起身,缓步凑近了电视。
“爷爷您看,这是‘东风-5C’液体洲际战略核导弹,打击范围覆盖全球!”听到孙子的讲解,老人笑了。这个曾经首次参加练兵就取得3枪27环成绩的“练兵模范”,情不自禁地鼓起了掌,“好!好啊!比我们当年的土炮、火铳强百倍!”
说罢,老人挺了挺腰杆,举起右手,敬了一个军礼。
“一定要铭记历史,勿忘国耻”
百岁抗战老兵王尔凤看阅兵,很热闹。老人家中,一群少先队员围坐在他的身边。
阅兵仪式正式开始。整齐的方阵、先进的装备、昂扬的士气,吸引着王尔凤的目光。“你们看,这就是中国军人,这就是中国底气!”王尔凤感慨道,声音微微颤抖。他缓缓抬起手,指着屏幕,不时向孩子们讲述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当年,我们打日本侵略者的时候,条件艰苦得很,武器装备远比不上现在,但大家一点儿都不怕牺牲,一心只想把侵略者赶出去,现在真的实现了,我们再也不怕豺狼虎豹了……”
看完阅兵,孩子们拿着老人的奖章瞻仰。王尔凤告诉孩子们:“你们一定要铭记历史,勿忘国耻,要居安思危。现在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他握着孩子们的手,叮嘱大家,“希望你们好好学习,学好本领,将来把祖国建设得越来越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