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记忆·银耀申城——信阳市离休干部口述红色历史】我是大别山的儿子

2025-07-16 来源:信阳日报

开栏的话

值此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为永远铭记广大离休干部建立的历史功绩,大力弘扬老同志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按照省委老干部局关于建立红色档案、征集红色史料、编纂口述史等相关工作部署,即日起,信阳市委老干部局与信阳日报社联合开设《红色记忆·银耀申城——信阳市离休干部口述红色历史》专栏,通过实地走访慰问一批离休干部,采集老干部的口述史,推动全市干部群众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弘扬优良作风、汲取奋进力量,敬请关注。

人物名片

王.jpg

王秉林,中共党员,党龄81 年。1927年生,河南省濮阳县人。1944年9月参加革命,同年入党。1947年8月随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坚守大别山78年,曾任河南省信阳地区行署副专员、中共信阳地委常委,1987年离休。

“爹亲娘亲党更亲,永远不忘党的恩。”

 ——王秉林

我今年98岁,党龄81年。从1947年8月跟随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我坚守大别山78年,我是大别山的儿子!这是我一生的骄傲。

1927年,我出生于河南省濮阳县。回忆我的一生,经历了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过程,饱尝了酸甜苦辣,过上了今天幸福美满的生活。

我是1944年9月参加革命工作,而我所在的冀鲁豫边区昆吾县三区是抗日根据地,故没有遇到多大磨难。1946年,我做战勤工作。1947年年初,我带新兵加入解放军行列,任晋冀鲁豫军区(即刘邓大军)警卫团二营八连副指导员(该连没有正职指导员)。在刘邓首长的亲自率领和直接指挥下,突破黄河天险,参加了鲁西南战役,千里跃进大别山。后刘邓大军继续南下,我则留下,坚持大别山艰苦斗争,后又转到地方工作,进行剿匪反霸,建立政权,直至完全解放。其间,我大仗打得不多,小仗打得不少,数次遇到险情均安全脱险。

千里跃进大别山,南征过汝河时,后有追兵,前有阻挡,上有飞机炸,下有大炮轰,水深岸陡,没有桥,也没有船,情况万分紧急。刘邓首长亲临前线,命令六纵十八旅,杀开一条血路,十六旅坚守大小雷岗桥头堡,保护浮桥,掩护指挥部机关和随军地方干部抢渡汝河,战斗异常激烈,付出了极大的牺牲,仅十六旅激战一日,就伤亡2000余人,我却安全过河。

1948年春,坚持大别山斗争,反敌人“围剿”期间,我所在的鄂豫二分区经光山县白雀园向南行军时,遭到敌正规军伏击。截了白雀园南头,西边是小山包,东边是白露河,一大片宽阔地带,敌人占领了西边山头,有利于敌人射击,不利于我军还击和突围。战斗近距离接触,打得非常激烈。当时,我在二分区五团(小团,仅4个连),参加了此次战斗,与敌展开激战。这次战斗,我军损失很大,仅在白露河河滩上,就牺牲了四五十人,分区司令员熊作芳、政委稂明德均负重伤,差一点被俘虏。可见白雀园战斗的激烈程度,而我却得以幸存。

白雀园战斗后,五团转移到位于鄂豫皖交界处大界岭下的一个湾(村庄)子。黎明时被敌人包围,一边鸣枪,一边大声喊叫,捉活的,缴枪不杀。有着丰富战斗经验的团长胡德法和团政委李鲁民一听,发现不是敌人正规军,而是地方团队和小保队,冷静沉着指挥,跟大家说先不要动,待敌人下山冲到田畈时再还击。当敌人正在大喊大叫,冲到对面田畈时,李政委一声令下,我们向敌人猛烈还击,冲出包围,无一人牺牲,只负伤数人,打了一个漂亮的反击战。

1948年年初,反敌人“围剿”时,泗店区政府和区队在泗店区响堂,被敌人包围。我们个个奋不顾身,顽强战斗,冲出重围,牺牲了两个区队战士。区长吴先奎负重伤,至死子弹还在肚里,我却安全脱险。

坚持大别山斗争十分艰苦和艰巨,损失相当大。鄂豫军区司令员王树声、政委段君毅向刘邓首长报告称:坚持大别山斗争,比起抗日战争,其残酷程度有过之而无不及。在坚持大别山斗争中,鄂豫军区两个教导旅,加上各分区部队及地方干部共20000人,就损失了5000人(伤亡、被俘)。和我在同一个时期的战友,有的光荣牺牲,有的被俘,有的负重伤,而我却安然无恙,不但没有被打死,而且也没有负过伤,可谓幸也!

坚守大别山,留给我最深的记忆,除了战斗的残酷,就是难挨的饥饿。

此时,国民党军队对大别山地区进行疯狂“围剿”。我们的对策是上山打游击,保全实力,能打则打,不能打则跑。当时处境极端恶劣,吃、住、穿、行十分困难,尤其是缺吃饥饿,难以度日。白天上山,夜晚下山弄饭吃,一天能吃上一顿饱饭,就算好生活了。

1948年年初,易家田铺战斗后,我和泗店区的部分干部,跑上了新县最高的山峰——黄毛尖半山腰,山高林密,易于隐蔽。可是,山上是敌人,山下有敌人,上不去,下不来,被困守在半山腰,渴了喝点山泉水,饿了就啃竹根,三天没吃一粒米,很多战友倒下了。我是幸运的,还能有现在的幸福生活。

革命年代,我持枪跃马,转战南北;建设时期,我脱下军装,扎根地方,在党和人民赋予的各个岗位上,为信阳这片红色热土的恢复、发展与繁荣,倾注了全部心血。

其中,我最艰巨也最自豪的任务是主持修建信阳地区的大型水利枢纽——鲇鱼山水库。在物资匮乏、生活极其艰苦的条件下,我和数万干部、工人和民工,克服物资短缺、移民安置等巨大困难,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精神,通力协作,进行了一场声势浩荡的建设鲇鱼山水库“大会战”。终于在1972年大坝达到设计高程,次年全部建成。这座总库容8.5亿立方米的大型水库,具有防洪、灌溉、发电、养鱼、旅游等综合效益,是豫南地区的“宝库”。

在担任鲇鱼山水库灌区工程指挥部副指挥长期间,固始县、潢川县、商城县三县动员十几万民工,开展了规模宏大的灌区建设工程。经过几年奋战,完成了总干渠、中东西3个干渠及众多的支、斗、农、毛渠的建设,使143万亩农田告别干旱,泽被后世。此外,我还参与了南湾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担任指挥长;“75·8”特大洪水后,主持了南湾水库的扩建工程,并对香山水库、石山口水库、泼河水库除险加固工程进行了现场指导。

几十年来,我在不同的岗位都工作过,历任潢川地委办公室秘书,信阳地委办公室秘书、副主任、主任,地委副秘书长,潢川县委书记处书记,息县县委书记兼人武部第一政委,信阳地区鲇鱼山水库工程指挥部副指挥长,信阳地委常委、地革委生产指挥部副指挥长兼信阳地区水利局局长、党委书记,信阳地革委副主任,信阳地区行署副专员兼固始县委书记、县人武部第一政委。从主持鲇鱼山水库兴建、南湾水库除险加固到力推全区造林绿化、狠抓杉木林基地建设;从主抓22万伏输变电工程、协调解决关键设备到兼任固始县委书记、统筹谋划县域发展,老区的山山水水留下了我的足迹。我始终秉持着革命战争年代锤炼出的坚韧不拔、勇于担当精神,努力为改变老区面貌、改善人民生活贡献自己的力量。

离休后,我继续发挥余热,审修了《中共信阳地区组织史》《信阳地区革命斗争史》、信阳地方志和潢川、商城、光山、固始等县县志。老区建设促进会、老年体育协会、老年诗词研究会也总能见到我的身影。

80年光阴,弹指一挥间。我穿过枪林弹雨、任过重要职务、承担过重大任务,如今福寿延年。值此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庄严时刻,我这个亲历过战争年代的老兵,心潮澎湃,感慨万千。

爹亲娘亲党更亲,永远不忘党的恩。我今天能安享这盛世晚年,是党将我引上革命道路,党对我恩重如山!感谢党和人民的恩情,值此抗战胜利80周年之际,我还想吟诵我写的一首诗,来表达内心的感慨和喜悦:

昔日东洋太猖狂,侵我中华霸邻邦。

战火点燃千万里,奸掳烧杀丧天良。

军民奋起齐抵抗,浴血奋战日寇降。

今庆胜利八十载,九泉先烈眉飞扬!

(口述:王秉林 整理:信阳日报全媒体记者 时秀敏 李浩)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商城县里罗城:幽谷沁凉夏

您尚未登录!登陆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信阳新闻网立场。

最新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