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深山村走出产业脱贫路

2020-12-03 来源:信阳日报

杨绪伟

昨日,大别山深处的商城县伏山乡簪子河村,漫山遍野的茶树青翠欲滴,一垄垄像绿色的五线谱延伸到远方,给略显萧瑟的初冬带来盎然生机。

“到了春天,这些绿叶子就成了老乡们脱贫奔小康的‘金叶子’。”河南银保监局派驻簪子河村第一书记陈铁帮笑着告诉笔者,作为深山村,该村有高山茶园4600余亩,山里气候宜人,空气没有污染,茶园里采的茶是纯绿色保健饮品,但早些年村里群众收入微薄,有的茶园甚至放弃了管理。

为什么会端着“金饭碗”却四处讨饭吃?派驻帮扶该村后,陈铁帮带着帮扶工作队挨家挨户摸情况,并请专家到茶园实地考察水质、土壤、茶树品种,得出的结论是:茶叶品质没问题,种植面积很大,效益却上不去的原因在于产品缺乏深加工包装,没有自己的品牌,工艺和销售渠道始终滞留在散、土、旧等低层次上。

怎么办?经过广泛征求群众意见,该村决定从整合茶资源入手,集中打造具有地域优势的茶叶品牌,带动茶产业转型升级和群众增收。通过积极争取省、市、县各级部门支持,该村获得专项扶持资金500多万元,加上合伙茶商入股的500万元投资,联合成立了村集体经济组织——簪子河茶叶加工有限公司。公司成立后,把茶叶种植散户整合过来的高山优质毛尖茶进行精细化管理、规模化生产、品牌化运作,重点放在茶叶深加工、精加工、优加工上,统一销售,茶产业发展势头一日千里。

“为了能卖个好价钱,我经常带上茶叶样品跑到省城推销宣传。”陈铁帮算了一笔账:产业整合后,每亩茶同比增收1000元,茶农年增收460万元;村集体经济每年净增收入50万元。

茶产业转型的“甜头”,打开了山里群众产业脱贫的思路。该村“两委”因势利导,带领村里110户贫困户搞起了特色养殖;山里气候湿润,就引导群众种植天麻、茯苓、灵芝、黑木耳等作物。

与此同时,该村还积极鼓励、引导村民走合作发展的路子,协助村里贫困户与县本生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山信集团签订分红协议,协调县兴霖公司劳动力带贫16户,对接正大工贸公司带贫36户……据了解,截至去年年底,簪子河村已脱贫116户386人,贫困发生率降至0.8%以下,5户14人未脱贫群众今年也可实现稳定脱贫。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是实现深山村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陈铁帮坦言,今后将继续在产业扶贫上多下功夫,探索将乡村旅游和特色种植养殖结合起来,帮助村里实现从“被动输血型”向“自我造血型”转变,带领群众早日奔上小康路。


您尚未登录!登陆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信阳新闻网立场。

最新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