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日报全媒体记者 向 炜
“近十几年来,在各种评茶竞赛活动中所获国际、国家、省级以上特等奖2个、大金奖10个,金奖、银奖等已达116个。”昨日,说起自己这些年在制茶方面获得的殊荣,制茶世家第四代传承人、省级非遗传承人、商城县其鹏有机名茶厂董事长、全国劳模周其鹏脸上不禁流露出自豪,“在2018年4月由农业农村部颁发的首批”中国制茶大师(绿茶类)的15人名单中,就有我的名字!"
出生于茶业世家的周其鹏从小就耳濡目染,除了上学就是跟着父亲种茶、制茶,在学制茶上他不怕吃苦,从大茶把子工具杀青开始,由生锅和熟锅连续作业,“别小看这活,要用上腕力、臂力、腰力、眼力、嗅力、耐受高温的灼热力等,一干就是十几个小时,连续几天下来,胳膊都肿了,吃不下饭,走不稳路。”
尽管学艺之路很苦,但他乐此不疲,一心扑在爱茶、学茶、继承祖传技术上,“茶业传到我这辈是第四代,20岁那年我算是正式接了班。
周其鹏爱“琢磨”,刚入行那几年,喜欢琢磨不同时间段每个山头生长的不同鲜叶该如何炒制,接着琢磨在后期生产中每道工序对味道的影响。在这个过程中,他试验把各种不同花香和板栗香融入到茶的味道中,增加茶香的浓郁,由他制作出来的高山绿茶便有了独特的芳香。
琢磨完品质,他接着琢磨火工。信阳人过去炒制毛尖茶,主要靠手工制茶,纯粹依靠制茶经验来掌握火候,这样即便是同一个人,炒制出的茶质量也难免不稳定。
这个看似最简单的事实,很长时间以来却是业界广为推崇的权威。琢磨明白后他开始向传统权威宣战,“必须用数据化标准来掌控温度,必须结束纯手工制茶的时代。”
说干就干,一方面,他积极参加学习,取得浙江大学茶学系的研究生学历,这期间有更多的机会向杭州中茶所教授请教;另一方面,他与制茶机械生产厂方联合研制成了一套节能化、智能化、人性化、故障率低、便于维修又好操作的名优茶制作机械,一举结束了纯手工制茶的历史。
解决了每道工序对茶味道的影响、严把火候的功夫、失水的过程后,他遍访各大名茶产区,经过对23个国家级茶树品种的试种和老树种结合,最终找到最适合的品种——薮北茶,并以此为原料参赛,一举夺得全国首款信阳毛尖有机茶,进而成为中国有机茶获证第二家、河南首家和信阳毛尖有机茶第一家。
不光是自己琢磨明白,周其鹏还热心帮助茶农们。近年来,他一直不间断地抓技术培训和提升,从新叶采摘、摊凉等工艺流程进行学习,到茶园适时管理、茶树种选育及移栽、病虫害绿色防控防治、手工制茶和机械制茶等规范技术要点等等,使茶农解放了劳动力、提高了生产力,全县2000多名茶农从中受益,提高经济效益两成以上。
爱琢磨事的人适合搞研究。周其鹏用40年时间琢磨出了名堂,其制作的茶产品多次荣获省、市、县科技进步奖,逐渐成长为一代制茶大工匠。他本人先后获得河南省劳动模范和全国劳动模范殊荣,连选连任信阳市和商城县三届人大代表至今的他,有了更多的责任和担当,“小茶叶大民生、小茶叶大文章,弘扬大别山精神,助推乡村振兴,需要我们这代茶人更多的付出与努力。”
爱琢磨事的周其鹏决心在茶产业的路上走得更好更远,他不仅成立商城县茶叶专业技术协会并担任会长,而且积极加入并成为中国茶叶协会会员、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会员、河南省茶叶协会理事。“我一直坚持不强求利润,更愿意做一个有‘工匠精神’的实业家,将一叶叶高山有机茶传递至千家万户,在精益求精制好茶的实践中,守护好信阳毛尖独特的品质。”
这就是周其鹏,一个听从内心安排、一生爱琢磨与茶相关的事,更要在实践中做成与茶相关的“大事”的人。“其鹏”牌高山有机茶受到越来越多懂茶人的喜爱,不正是对这位以其名字命名的品牌制茶匠人最大认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