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 孕育 促发展——信阳市开展百日攻坚行动纪实(下篇)

2015-08-08 来源:信阳新闻网-信阳日报

信阳新闻网8月8日讯(本报记者  向 炜)“除了农业生产形势良好,夏粮再获丰收,畜牧业稳定增长外,上半年,全市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际利用省外资金、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金融机构存款、贷款余额等增速分别高于全省1.2个、1.5个、1个、1.1个、5.4个、1.1个和2个百分点,指标增速均位列全省前6位。”市统计局局长张雨昨日向记者介绍说:“成绩来之不易,也充分表明我市弯道超越势头强劲。”

来自市统计局的一份数据显示,今年前5个月,全市主要经济指标运行平稳,多数指标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其中工业投资和外贸出口增速均居全省第一位。

至此,我市以“稳增长、解难题”的百日攻坚行动初战告捷:二季度多数指标出现积极变化,经济运行情况明显好于一季度,总体上呈现出缓中趋稳、稳中向好的态势,推动经济稳定增长的积极因素和动能不断积累。

初步核算,上半年,全市生产总值823.8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较上年同期增长9%,较一季度加快1.4个百分点,居全省第2位。总体上看,上半年全市主要经济指标运行平稳,绝大多数指标增速高于全省且位次靠前,特别是经济增长较一季度明显加快,物价和社会预期基本稳定,经济平稳向好的迹象较为显著。

工业生产:稳中向好

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长10%,二季度以来增速逐月回升。

在工业攻坚方面,对全市1057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排查出问题520个,共开展银企对接、产销对接、用工对接、产学研对接活动213次,多方位为企业用工、融资、开拓市场和创新创业提供支持和帮助,有力促进了工业投资和增长。前5个月,全市完成工业投资246.38亿元,同比增长27.6%,高于全省14.1个百分点,居全省第一位; 外贸出口增长80.7%,高于全省59.5个百分点,增速居全省第一位。

在项目攻坚方面,1月至5月份,全市97个省市重点项目共完成投资105.73亿元,基本达到时序进度目标,出山店水库、明港机场等重大项目建设顺利实施。其中,续建项目完成投资79.34亿元,新开工项目完成投资26.39亿元。当年计划开工项目32个,已开工30个,开工率93.8%。

截止到6月底,全市重点监控的千万元以上重大产业结构升级项目147个,其中,新建项目65个,续建项目82个,总投资632.38亿元,2015年计划投资213.67亿元,上半年累计完成投资125.59亿元,同比增长了9.5%,占年度投资计划的58.8%,超过时序进度8.8个百分点。

截止到6月底,舜宇光学年产800万片蓝玻璃镜片、普航电子年产600万件电子变压器、好彩头年产7万吨饮品等5个项目建成投产。

“项目建设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一是亿元以上重大项目带动作用明显。二是产业集聚区承载能力不断增强。三是产业集群发展态势较好。四是国际家居产业小镇等重大项目持续推进。”市项目攻坚办有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说。

记者从几家产业园区走访了解的信息看,国际家居产业小镇、高新区手机产业园和伯皇电子产业园等几大重点项目进展顺利。从产业集聚区提供的一份统计数据来看,鼓舞人心:投资保持较高增幅,按照全省产业集聚区1-5月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排序,我市共有9个产业集聚区投资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进入全省前100名,其中金牛物流产业集聚区投资增速达到38%,居全省第25位。效益水平持续提高。前5个月,全市产业集聚区共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91.51亿元,同比增长13%。项目建设逐步加快。2015年计划完成投资197.8亿元,上半年共累计完成投资115.92亿元,同比增长30.8%,完成年度计划投资的58.6%,快于时序进度8.6个百分点。

“实践证明,我们抓工业、补短板的决策是科学的,方向是正确的,效果也是明显的。”市委书记郭瑞民近日对百日攻坚行动取得的成绩给予了首肯:“通过行动,分级协调解决了一批制约企业发展的问题,全市工业经济发展稳中趋好。我们一定要坚定信心,积极作为,继续把加快工业化、城镇化作为最突出的任务,以工业化、城镇化带动农业现代化,以信息化加速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奋力实现弯道超车,后来居上。”

服务业发展:支撑增强

服务业对分工发展和深化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是产业集群高度专业化分工的必要条件,服务业是分工发展的结果,同时服务业对分工又有促进作用。

“分行业看,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增长2.2%,较一季度加快1.3个百分点;批发和零售业增长7.7%,加快0.2个百分点;住宿和餐饮业增长6.3%,加快0.3个百分点;金融业增长18.8%,加快1.9个百分点;房地产业增长8.4%,加快1.7个百分点;营利性服务业增长19.3%,加快6.1个百分点;非营利性服务业增长12.7%,加快7.5个百分点。”市统计局有关负责同志告诉记者:“从目前统计的数据来看,至少说明我市服务业发展支撑得以增强。”

财政支出方面,上半年,全市八项非营利性公共服务支出增长20.1%,实现较快增长。

金融方面,今年以来,贷款余额逐月增加,6月末贷款余额较年初增加96.17亿元。

房地产方面,上半年,全市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分别增长17.8%和20.7%,继续保持较快增长。

商品消费稳健增长。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2%,今年以来月度累计增速在13.2%-13.4%的窄幅区间运行。调研显示,大型批发零售企业如西亚和美、大商新玛特等商场销售经营良好,企业流动资金充足,继续保持稳定增长。

统计数据真实地记录下了我市目前发展服务业的有关情况,体现在结构调整上取得的新进展,有目共睹。

产业结构方面,上半年,二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77.6%,同比提高0.4个百分点。

工业结构方面,上半年,高技术产业增加值21.91亿元,增长32.7%,高于规模以上工业22.9个百分点。产业集聚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3%,高于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速2.3个百分点。

投资结构方面,上半年,工业投资增长27.9%,居全省首位,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到41.7%,同比提高3个百分点。民间投资增长19.9%,高出固定资产投资1.9个百分点,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到87.6%,同比提高1.4个百分点。

与之相适应的,是我市经济运行质量得以不断提高:

财政收入方面,今年以来,尽管收入增速波动较为明显,但始终快于全省增速且在全省位次持续靠前。上半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4.2%,为今年以来的最高增速。其中,税收收入增长6.8%,较一季度回升2.2个百分点。

物价方面,今年以来涨幅总体处于较低水平,市场价格温和上涨。上半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1.7%。

企业效益方面,企业盈利水平不断提高。1月至5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分别增长11.1%和19%,较1月至4月份分别加快1.6个和1.3个百分点,继续保持较快增长。

能耗方面,工业能耗下降明显,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下降7.88%。

市发改委有关负责同志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谈到,加快发展服务业必将成为产业转型升级的又一战略重点。通过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扩大规模、创新载体、提升层次,构建充分融入产业经济各领域和社会生活各方面、具有多元化活力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格局,果如此,我市服务业的支撑作用会越来越强!

高成长性行业:加快孕育

“新产业、新业态、新产品在快速成长。经过多年来持续招商引资,电子信息、现代家居等高成长性制造业快速发展,上半年,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家具制造业等增加值分别增长51.7%和37.1%。食品、羽绒服装等传统行业顺应形势发展,充分发挥"互联网+"优势,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创新商业模式,产业发展取得新突破。”

来自市统计局的这一组数据,看似平淡,但对于我市来讲,这一成绩的取得,无疑让大家振奋不已,因为这已充分表明,在老区信阳,一批高成长性行业加快孕育,有些开始在全省崭露头角!

数据给了我们加快发展高成长性行业的信心:

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产品和符合消费升级方向的产品生产和销售较快增长。上半年,全市手机产量增长21.3%,高压开关设备增长31%。限额以上单位零售类值中,计算机及其配套产品类零售额增长2.7倍,体育、娱乐用品类零售额增长38%,汽车零售额增长22.9%,增速远高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高成长性行业增长快于规模以上工业已经成为不争之实。据了解,全市高成长性制造业增加值122.2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量的54.6%,增长11.3%,快于规模以上工业增速1.5个百分点,较1月至5月份加快0.2个百分点。

一份近期的调研报告显示,天扬光电、天恒液晶等企业订单充足,生产快速扩张,规模继续扩大,经营形势良好。豪克、超越服饰订单充足,生产形势稳定。

受原材料价格下行和产品销售价格上涨双重推动,华英生产经营形势向好;黄国粮业糯米粉产品需求旺盛,市场占有率高,发展势头强劲。

“今后我们要按照成长性最好、竞争力最强、关联度最高的要求,突出发展市场空间大、增长速度快、转移趋势明显的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汽车及零部件、食品、现代家居、服装服饰等高成长性制造业,抢抓产业转移机遇,强化龙头企业带动,优化产业空间布局,着力扩大产业规模,成为引领带动工业结构升级的核心力量。”

过去,全省经济指标排位,前几十名的县区,信阳基本上没有,现在有些县进入了靠前位次,这是明显的进步。

“目前,信阳正处在攻坚克难、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对已取得的成绩,不可沾沾自喜,盲目乐观。应当看到,我市项目落地推进力度不够,项目建设进展差异较大。我们一定要贯彻落实好郭庚茂书记和谢伏瞻省长在信阳调研时的指示精神,立足信阳实际,遵循客观规律,知难而进,迎难而上,加速推进工业化、城镇化,不断缩小与先进市的差距。”

“今后一个时期,全市各级各部门要把‘解难题、促增长’作为事关全局的首要任务,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以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为契机,以‘三查三保’为抓手,深入查找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深刻反思作风方面存在的‘不严不实’问题,采取有效措施,抓实抓深抓准,推动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市委书记郭瑞民近日在部署全市下半年重点经济工作时强调:“重点还是要精准发力。‘百日攻坚’要抓实抓深抓准、产业集聚区建设要抓实抓深抓准、招商引资要抓实抓深抓准、重大专项要抓实抓深抓准。通过深入研究谋划,拓展新思路,出台新举措,确保全年各项发展目标圆满实现。”

坚持问题导向,强化服务意识,加强督导督查,在用地、用工、用水气电、融资等要素制约问题上下功夫,确保解决难题、促进增长。通过开展“稳增长、解难题”百日攻坚行动,让我们对全市经济在新常态下实现稳定增长、转型升级、可持续发展,又有了更多的期许!

您尚未登录!登陆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信阳新闻网立场。

最新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