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新闻网7月6日讯(记者 李树政)农民也能随时向村支部递交提案,村支部对每件提案必须件件有回复、事事有结果。这是浉河区董家河镇楼畈村党支部书记张玉宏上任后采取的为民办实事举措。“提案制”让这个村的困难有人帮、事情有人管,村里的群众也因此对村党支部、村委会有了信任感。
楼畈村有人口1900人,村里的村情是“三多”:外出务工者多,创业成功人士多,考出去的大学生多。如何把村情的劣势转化为优势,把优势更好地发挥出来,从而带动全村致富,是镇党委在建设该村村支两委时考虑的重要因素。
去年底,新一届村党支部组建后,支部书记张玉宏积极谋划全村发展。在搭建班子、夯实基础上,从村民代表和村组中选出群众信赖的24人,架起党支部与百姓之间的桥梁,围绕民生和群众困难,充分发挥党支部核心作用。利用全村资源,与外出创业成功人士等联系,邀请12名企业老板,与全村58户需要帮扶的困难户结成“亲戚”,一对一帮扶。目前,已发放第一期帮扶援助款5.8万元。同时,实施激励人才、回报家乡措施。利用全村优势,邀请17个单位和个人,为全村32名在校大学生每人每年资助3000元,旨在激励他们学成后回报家乡,关心家乡建设。
针对村里实际,并借鉴外地农村党支部做法,在本村启动“提案制”,让全村群众随时把困难、问题以提案的形式写出来,每季度汇总一次,对每个提案都尽力解决,然后给予回复并留档,公布上墙。
采访中,楼畈村副支书谢伟修向记者展示了半年来村里收集到的群众提案近几十条,都在一个一个落实、回复。他介绍说,楼湾组提出没有修通公路,村里已经筹集到修路工程款,计划于本月开工。“提案制”不仅为群众开通了诉求渠道,更重要的是能为群众办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