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6日,由浉河区文联精心打造的原创歌曲《不负青山不负茶》正式对外发布。这首以茶为魂、以山为骨的作品,融合传统音乐韵味与现代艺术表达,既勾勒出浉河茶山的灵秀风光,更承载着茶乡儿女对生态保护、文化传承与乡村振兴的深厚情怀,成为一张展现浉河魅力的“有声名片”。
作为信阳毛尖的核心产区,浉河的茶与山早已超越自然物象,成为承载千年文脉的精神符号。歌曲《不负青山不负茶》以“春未老/青山一幅画”开篇,用“迢迢绿水”“层层茶林”等意象,勾勒出车云山麓茶乡的诗意轮廓,字里行间尽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画卷。
歌词中,“毛尖”直指地域特色,唤醒人们对信阳毛尖的集体记忆;“新火试新茶”化用苏轼名句,将宋代文人的茶趣与当代茶乡的创新实践相连,让每一片茶叶都成为连接历史与当下的媒介。音乐创作上,作品以大别山五句山歌为基底,巧妙融入京韵大鼓的节奏神韵。“春未老/青山一幅画”的旋律中,既有山歌的自由灵动,又暗藏鼓书的铿锵格律;副歌“不负青山不负茶”通过大别山“喊山调”与京韵大鼓“五度跳进”的无缝衔接,让山区歌谣的婉转与市井鼓书的厚重在旋律中交融,恰似浉河茶人既守古法技艺、又拓创新路径的发展智慧。
歌曲MV以“写实+写意”的镜头语言,讲述着浉河茶乡的动人故事。车云茶社里,师傅专注于手工炒茶的身影,展现着传统制茶技艺的坚守;庭院中,三代茶人制茶的老照片与新影像交叠,串联起非遗传承的薪火相传;融心茶业的生产车间里,团队研发的茶花茶系列产品,见证着茶产业延伸产业链的创新实践。
三个嵌套的小故事,既是个体的奋斗轨迹,更是浉河茶乡精神的缩影——从技艺传承到产业创新,从家庭坚守到集体奋进,每一个镜头都在诠释“不负青山不负茶”的深层内涵。为贴近年轻群体,MV还采用扫光加星光飘散的字幕特效,让这份对茶乡的热爱跨越年龄,传递给更多人。
歌曲的发布,不仅是一次艺术呈现,更是浉河以文化赋能发展的生动实践。歌词中“分享小康东篱下”,将陶渊明笔下的隐逸情怀转化为茶乡共享发展成果的实景;“悠悠茶韵连天涯”的吟唱,则寄托着浉河茶走向更广阔市场的愿景。
近年来,浉河以茶为媒,推动生态文旅与茶产业深度融合,从手工制茶体验到茶旅民宿经营,从传统茶品到茶衍生产品开发,“茶经济”已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这首歌曲的推出,恰是对这一发展成果的艺术礼赞,更将为浉河茶文旅融合注入新的传播动能。
据主创团队介绍,歌曲创作历时五年,从最初为建党百年主题构思,到结合茶乡发展新貌打磨完善,始终坚守“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的初心。正如曲作者王森所言:“希望通过这首歌,让更多人听见浉河的山水之美、文化之韵、振兴之声,让不负青山不负茶的信念,成为照亮发展之路的精神火炬。”(胡连伟 陈笑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