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息县夜市的“流量”密码

2025-05-16 来源:信阳日报

信阳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凯 通讯员 周传杰 文/图

华灯初上,息县荣誉夜市氤氲的烟火气中,《科目三》的旋律准时响起。炒面哥“眼睛”随着节奏舞动,灵动的身影与铁板上的烟火交织,瞬间点燃了夜市的狂欢。这片占地155个摊位的沸腾之地,日均客流量突破5万人次,正以“夜经济”为笔,书写着县域经济转型升级的鲜活样本。

三年前,荣誉夜市还是三轮车与简陋摊位的“野生集合”。如今,这里完成了从“地摊经济1.0”到“网红地标3.0”的蜕变:统一设计的霓虹灯箱勾勒出时尚轮廓、标准化餐车与复古顶棚碰撞出赛博朋克风、功能分区更是暗藏巧思——本地非遗锅盔与网红奶茶并肩、传统糖炒栗子与创意手作共生,构成一幅烟火与潮流交织的夜经济画卷。

流量1.png

“以前风吹日晒打游击,现在日均卖出300个肉蛋堡,收入翻了三倍。”在张大姐的摊位前,排队的食客印证着这场变革的成效。固定摊位带来的不仅是收入稳定,更让流动摊贩成为城市夜经济的“正规军”。数据显示,夜市升级后商户留存率提升60%,日均营业额增长2.8倍,直接带动周边商铺租金上涨45%。

当夜幕降临,荣誉夜市创始人刘正永的直播团队便开启“扫街模式”。“100元吃遍息县夜市”“铁板鱿鱼VS淄博烧烤,谁是你的夜宵灵魂?”——镜头下,滋滋作响的烤肉、摊主们的故事与城市的温度被无限放大。短短一年,其抖音账号粉丝破10万,单场直播最高带货12万元,将线上流量精准导入线下消费。

更精妙的在于“场景赋能”:文创街桃酥大王蔡彦彦的逆袭堪称典范。从骑电动车风雨无阻的街头摊主,到坐拥文创街门店的“非遗传承人”,他的蜕变始于一条爆款短视频。如今,其门店日均客流量超800人次,月销售额突破20万元,更带动周边5家传统小吃完成品牌升级。

“线上种草+线下体验”的闭环,让夜市年均销售额冲破4500万元。全民健身展演、龙虾啤酒音乐节等30余场主题活动,将消费场景延伸至文化体验领域,让“过路客”变为“常驻客”。

流量2.png

在荣誉夜市,35家文创商铺中七成是95后创业者。他们以“空间+品牌”的理念重构夜市生态:卡梅隆小酒馆的鸡尾酒单藏着息县方言密码,肤萱格手作坊将淮河文化融入文创饰品,共享直播基地每晚诞生数十条“爆款短视频”……这些年轻血液的注入,让夜市从“美食集散地”升级为“文化发生场”。

从“空中表白”巨幕到青年影院、从公益售卖点到艺术策展,夜市以“沉浸式社交”打破传统消费边界。数据显示,体验式消费带动商户复购率提升50%,二次消费占比达38%,年轻客群停留时长延长至2.3小时。

当传统市井与青春创意碰撞,当美食经济与文化IP融合,息县夜市正以“流量密码”解锁县域经济新可能。


您尚未登录!登陆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信阳新闻网立场。

最新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