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 你我同行】激活乡村发展“一池春水”——周河乡西河村全面深化农村改革侧记

2024-06-24 来源:信阳日报

高术峰

西河村位于新县周河乡中西部,自然环境优越。近年来,该村坚持以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和农村宅基地制度两项改革为抓手,以处理好农民和土地关系为主线,围绕构建“归属清晰、权能完整、流转顺畅、保护严格”的目标,推行“3333”模式,通过两项改革驱动,实现乡村全面发展。

三个“清”定权属

清人定成员。该村坚持“群众主体”的理念,搭建村民说事、议事、主事平台,民主制定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和农村宅基地农户资格权认定办法,明确“四取得、六丧失”原则,对存在争议的人员分类研究具体标准,切实保障了村民合法权益。

清产定权属。该村通过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和农村宅基地基础信息调查,对未承包到户的经营性资产、非经营性资产和资源性资产分类清理登记,对四界不清、权属有争议的资产现场勘定权属,对承包到户的资产和农房分类开展确权颁证,给农户吃上“定心丸”。

清规定方向。该村依托“英雄梦·新县梦”规划设计公益行活动,聘请清华大学规划团队完成西河古村落的总体规划设计,邀请中央美院规划团队对西河粮油博物馆、村民活动中心等进行专项规划。通过清晰专业的规划设计,为村庄发展点明了发展方向。

三个“结合”固基础

与环境整治结合起来“拆”。该村将农户房前屋后的零散土地、废弃宅基地规整利用,扎下“篱笆桩”、打下“篱笆墙”,打造具有乡土特色的“微田园”景观,实现农村人居环境改善与助农增收互促共赢。

与乡村旅游结合起来“建”。该村将宅基地和民房作为重要旅游资源,对古民居、古建筑进行整体性规划、保护性开发,西河大湾30余处房屋统一风格、“修旧如旧”,创建成为中国传统村落。

与产业发展结合起来“用”。该村探索超占宅基地有偿使用、空闲宅基地有偿退出、闲置房屋出租利用的方法,保障乡村新产业、新业态用地需求,创建成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河南省乡村旅游特色村。

三个“股”强合作

村组分级建股。该村成立西河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将集体资产量化到全村1348名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按份共有”,在若干的村组成立组集体所有的专业合作社,改变了长期以来“人人所有,人人无份”的模糊状态。

产业发展设股。该村通过“定产业、定主体、定股份”的“三定模式”,把乡村旅游产业确定为壮大集体经济的主打产业,把农耕园专业合作社确定为西河湾景区产业经营主体,吸引社会资本、返乡人才开展“村企合作”,在经营主体、集体、村民之间构建紧密的股份合作关系。

财政投入参股。该村按照“分类折股、动态管理”的原则,将财政支农资金“由拨改投”,把财政投资形成的公共基础设施、农业生产设施、旅游服务设施等资产分为“基础设施、景观景点、经营服务”三大类,分别按照1∶0.3、1∶0.6、1∶0.8的比例进行折股,吸引社会资本投资或本土人才返乡开展股份合作,集中发展乡村产业,让财政资金变股金、集体入股有收益。

三个“途径”促增收

“两个绑定”强产业。该村吸引上海蔓乡旅游投资管理公司、新县北纬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等企业参与经营管理,探索建立农户“绑定”集体、集体“绑定”龙头企业的“双绑”机制,畅通资本进入渠道,先后打造乡村茶餐厅、“古枫杨”咖啡室、星空帐篷酒店、国际青年旅馆等一批业态,年均接待游客3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3000万元。

“资产入股”享分红。该村鼓励村民将闲置山场、宅基地入股合作社,合作社负责对接,旅游公司负责规划建设、经营分红,有效实现农户、村集体、经营主体多方共赢。同时,采取“保底收益+浮动分红”的方式,西河农耕园合作社每年拿出3万元保底收益给村集体,再拿出全部收益的5%进行二次分红,依据股份比例分配给村民,村民财产性收益平均增长12.6%。

“创业就业”增收益。该村积极组织开展技能培训活动,着力培养本地乡土人才,在全村改造餐馆、旅馆、民宿等50余家,户均年收入15万元以上。鼓励群众采摘野菜、竹笋,腌制咸菜、豆腐乳等,售卖一系列独具本土风味的农副产品,发展“后备箱”经济、电商经济,实现“家门口”创业就业。通过改革,不仅盘活了闲置资产,更激活了治理效能,专业人才下乡、本土人才返乡,把先进理念、城市文明带入村里,带动文明乡风蔚然成风。


您尚未登录!登陆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信阳新闻网立场。

最新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