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初,北京市政府制定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北京市空气质量保障方案》,全力保障活动期间的北京市空气质量。8月底,北京的空气质量迅速好转,天空的颜色也恢复了湛蓝。
但一些旅客的不文明言行,却让8月的民航蓝天受到了“污染”。一些旅客做出的不文明举动、发出的不文明声音,破坏了和谐的乘机环境,影响了航空安全和其他旅客的正常出行。阅兵小长假刚刚过去,中秋、国庆假期即将到来,很多旅客又有了新的外出旅行计划。希望大家在出行时,能够自觉遵守民航各项法律法规,用文明言行点缀蓝天,让旅途更加美好。
侥幸心理不可有
自8月以来,民航各级公安机关共严厉打击危害民航运输秩序违法犯罪行为60起。其中,因藏匿或携带打火机火柴、使用伪造或冒用居民身份证、藏匿携带管制刀具以及在托运行李中放锂电池、充电宝等易燃物品等行为而受到处罚的案件近40起,占全部案件的2/3。
通常,旅客在办理值机手续、托运行李时,就能够看到值机柜台前摆放的行李托运提示。提示里清楚地提醒旅客,不可以托运易燃易爆物品。旅客在接受安检以前,安检通道前的显著位置也都摆放了提示牌,明确告知旅客如打火机、火柴、管制刀具等物品不能够随身携带,并且在安检通道口设有打火机、管制刀具等物品的自弃箱。这也就意味着,旅客甚至不用刻意留意,就能够清楚地知道哪些物品不能够随身携带、哪些物品不能够托运。
那么,为什么旅客藏匿或携带打火机、火柴、管制刀具的犯罪行为还时有发生呢?就是因为旅客心存侥幸。藏匿打火机、火柴、管制刀具的旅客肯定是明知故犯,不然他们也不会将这些不允许随身携带的物品偷偷藏在身上,寄希望于不被安检人员发现。
首都机场安保公司西区安检部副经理刘晓强告诉记者,不少藏匿打火机、火柴的旅客都是爱抽烟的旅客,他们藏匿打火机、火柴就是为了方便抽烟;而不少藏匿管制刀具的旅客都是购买了具有杀伤力的工艺品刀具,想带到目的地。这些旅客藏匿携带违规物品可能本身并无恶意,但是他们的行为确实威胁到了航空安全。例如,飞机在高空飞行时,客舱内会增压以保持内外压力平衡,如果压力发生变化,很可能引起打火机爆炸。一旦打火机在空中爆炸,后果将不堪设想。携带管制刀具的旅客本身可能并无恶意,但是也可能在航班上被犯罪分子利用,成为作案工具。对于航空安全工作,民航采取的态度从来都是杜绝一切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因此,民航严禁旅客携带打火机、火柴、管制刀具等物品上飞机。
“我们还常会发现,有旅客试图冒用他人身份证件乘机。”刘晓强说。这类旅客其实都知道乘机需要使用本人的证件,他们往往是自己的身份证件在登机前不慎遗失,来不及补办,于是借用长相和自己相似的熟人、朋友的身份证件登机,试图蒙混过关。就是因为心存侥幸,才让这些旅客做出了错误的判断,以为安检人员很难发现自己冒用证件乘机。
事实上,每一名安检人员都经过了培训,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以首都机场安检工作人员为例,这些工作人员在进入首都机场安保公司之前,就接受了300个课时的职业技术培训。实战培训采取的是“师带徒”的形式,经验丰富的安检人员会手把手地将自己多年安检的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新入职的安检员。因此,在安检岗位上工作的安检员,个个都有一身好本领。此外,随着民航安全形势的不断变化,安检人员除了定期培训外,还随时接受新知识的培训,安检知识是实时更新的。
刘晓强告诉记者,曾有旅客用孪生兄弟的身份证登机,都被安检人员查出来了,至于查出那些冒用兄弟姐妹、熟人朋友身份证件乘机的旅客,更是不在话下。不论是试图藏匿打火机火柴过安检的,还是试图冒用他人身份证件乘机的旅客,都不能心存侥幸。这类行为一旦被查出,除了要面对罚款外,还会被处以行政拘留的处罚。
情绪激动易误事
8月4日,深圳机场HU7706航班旅客许某某拒不登机阻碍舱门关闭近半小时,被深圳机场公安局处以行政拘留7日的处罚。8月17日,重庆机场旅客刘某因航班延误扰乱单位秩序,被机场公安局处以行政拘留10日的处罚。今年夏天,民航公安机关处理了多起类似事件。这类事件往往发生在航班延误后,旅客心生不满,情绪激动,于是大闹候机楼,扰乱了民航正常运行秩序,最终受到了处罚。
夏季是民航运输生产的旺季,也正是我国极端天气多发的季节。我国沿海地区夏季多台风,内陆地区多雷暴天气,“老天爷”给民航航班的正常运行增加了难度。民航从来都是将安全放在第一位的,天气条件不满足适航标准,飞机就一定不会起飞。选择乘飞机出行的旅客都是看中了其快捷性,可恶劣天气一来,快捷性就受到了影响,旅客不满也情有可原。
民航支持并鼓励旅客通过正当渠道、采取正当手段维护自身权益。但旅客情绪一激动,往往只想着自身的权益,而忽略了他人的权益。例如,拒不登机阻碍舱门关闭的旅客,耽误了航班上其他旅客的时间,侵犯了其他旅客的权益,也影响到航空公司后续航班,给航空公司造成了经济损失。“这类旅客往往没有意识到,自己的维权行为触犯了法律法规,必须接受惩罚。”首都机场公安分局民警陈文友说:“维权也要依法依规,也必须行为合理。”
今年5月17日,北京地区雷雨天气导致首都机场被迫取消了部分出港航班。原计划搭乘国航航班出行的一对父子,拒绝国航改签或退票的安排,坚持要求航班起飞,并大闹值班经理柜台。首都机场公安分局迅速出警。这对父子见到警察后,依然不依不饶,甚至推搡警察。最终,他们被拘留。“事后,父子俩都非常后悔。可在当时,他们就是被情绪冲昏了头脑,做出了不理智的行为。”陈文友给记者分析,这类旅客法律意识比较淡薄,在情绪不能控制的情况下冲动行事,且不认为自身行为已经违法。记者了解到,冲击登机口、机坪,殴打民航工作人员,严重影响机场运行秩序,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一旦旅客触碰到“底线”,机场公安肯定会依法依规,根据具体情节,对当事人予以惩罚。
旅客被情绪左右、失去理智的行为还经常发生在安检通道。2014年8月7日,民航局发布了《关于民航旅客携带充电宝乘机规定的公告》,对旅客乘机携带充电宝的数量、规格进行了限制。各机场都将这一规定张贴在安检通道显眼的位置。但是,仍有部分旅客执意要携带不合规的充电宝乘机,甚至与安检人员发生冲突。在这种情况下,旅客就要承担法律责任。刘晓强告诉记者,曾经在首都机场安检通道发生过这样的事件:安检人员告知旅客,化妆品容器超过100毫升就不可以随身携带。旅客一怒之下,将化妆品容器扔到安检员脸上,导致脸部受伤。最后,这名旅客受到了拘留的惩罚。
陈文友表示,首都机场安检通道附近都有公安执勤点,候机楼内也有公安民警巡逻执勤。一旦有情况发生,民警能够快速地到达事发地点进行处置。记者了解到,在全国大中型机场,机场公安在候机楼都有派出所,出警速度很快。在任何情况下,旅客都要尽量克制自己的情绪,保持冷静,即使情绪激动,也不能做出过激行为。否则,必将面临严厉的惩罚。
客舱安全非儿戏
8月15日,在西部航空的航班上,有旅客在飞机下降过程中带小孩在座位通道上大便。8月16日,在深圳航空ZH9709航班上,又有旅客带小孩在后舱大便。事发时厕所没人使用,该旅客给出的解释是,嫌厕所太小,觉得后舱宽敞。连续发生两起机舱大便事件,可见“熊孩子”不少,背后反映出来的却是成人旅客素质较低。
客舱中旅客的言行,一方面反映了旅客的素质,另一方面直接关系到客舱安全。飞机起飞降落阶段,是最危险的阶段。在此阶段,旅客都被要求在座位上系好安全带,乘务员也必须停止服务,坐在座椅上,系好安全带。此刻,纵容“熊孩子”在客舱内大便,且不说行为不文明、不雅观、影响周围旅客,单从航空安全角度而言,如果起降阶段发生飞机颠簸,这种行为就可能直接导致孩子和成人都受到伤害。
许多旅客越来越关注航班颠簸可能给自身带来的伤害,却不在意发射电波信号对飞机的伤害,在航班上拨打手机。事实上,中国民航要求旅客在航班上全程关闭手机,是出于安全的考虑。手机打开时会搜索信号,在使用时会发射电波。电波信号可能影响飞机上灵敏的电脑及导航系统,扰乱飞行系统的正常工作,直接影响飞行安全。尽管如今的飞机越来越先进,在屏蔽设备信号和辐射信号上已经前进了一大步,但依然无法确定手机这样的移动电子设备不会干扰机舱内灵敏的电子设备。“大多数未关手机的旅客在乘务员提醒后是会关机的。”南航空警马旭辉告诉记者,但仍然有极少数旅客不听劝阻。
首都机场公安分局最近就处理了一起旅客在航班上拨打电话的事件。一名女性旅客在航班下降阶段打开手机并拨打手机,乘务员多次制止无效,最后告知该旅客,将移交地面公安机关处理。而这名旅客依然把乘务员的警告当耳旁风。在航班停靠廊桥后,该旅客走出舱门时发现民警已经在舱门前等候,才追悔莫及。“飞机上拨打电话、吸烟、强行打开应急舱门、在客舱内使用暴力,都是严重影响飞行安全的行为,也是我们严厉打击的行为。”陈文友表示。“一般旅客都意识到了强行打开应急舱门等行为严重威胁飞行安全,但对机上拨打电话、机上吸烟行为可能给航空安全造成的严重后果,还有少数旅客认识得不够。”
“醉酒旅客也是我们高度关注的一个群体。”马旭辉说,一部分醉酒旅客在航班上睡觉休息,让空警比较“省心”。但还有一部分旅客借着酒劲儿,对服务工作等提出无理要求,扰乱机上秩序。“通常,我们会第一时间制服这类旅客,等航班落地后,再交给地面公安机关进行处理。”
在万米高空,没有什么比飞行安全更重要的,一切威胁到飞行安全的行为,民航公安机关都会采取严厉的措施给予打击。旅客也不能因为看不到影响,就把不文明行为当做小事看待。客舱安全不可儿戏,民航安全没有小事。
短评:知法守法 让天空更加蔚蓝
人在旅途、飞在蓝天,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意外和小插曲:随身携带的化妆品超标,被安检员拦下;用了很久的充电宝标志被磨得看不清,被告知不能带上飞机;在登机口等了许久,地服人员却说航班因天气原因取消……面对这些情况,很多旅客都能坦然面对,听从民航工作人员的安排。但也有一部分旅客做事欠考虑,随性而为,逾越了法律的“红线”。
在法制社会中,每个人都具有双重身份,既是“自然人”,也是“社会人”。每个人的所作所为,不仅要对自己负责,还必须对社会负责,以不侵害他人和社会的利益为前提。同样,民航业也有相应的法律法规,其目的就是确保民航正常、健康、有序发展。旅客作为消费者,被法律赋予了相应的权利,但如果这些权利被无限放大,甚至触犯了民航的法律法规,侵害其他旅客和民航企业、从业人员的利益,那么就突破了法律的红线。殴打辱骂民航工作人员、打砸机场设施设备、扰乱机场和航空器秩序、破坏航空器及其设施等影响机场和航空器运行秩序及安全的行为,均触犯了法律,理应受到法律的严惩。
每当违法旅客被处罚时,总是万分后悔,也没有想到自己的行为会有如此严重的后果,以至于触犯了法律。这体现出当前旅客的民航法律意识淡薄。人们知道故意伤害他人是犯罪行为,却在航班延误时,肆意殴打民航工作人员;人们知道劫机、炸机属于暴力犯罪,性质恶劣、后果严重,却不曾想到藏匿火种或携带管制刀具一样危害了民航安全和广大旅客的生命财产安全。
然而,还有一部分旅客并非不知法,而是明知故犯、心存侥幸。比如藏匿打火机、火柴,有此类行为的旅客很清楚地知道民航相关规定,但为了个人的一点儿私欲,不惜以身试法。这种故意而为之的行为一经发现,将移交公安机关处理。
随着民航大众化战略的实施,越来越多的百姓能够乘坐飞机出行。我们虽然不可能完全杜绝旅客的违法行为,但要通过多方努力尽可能减少此类事件的发生。一方面,民航有关部门要加大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通过新闻媒体、网络等公共空间和公共媒介向旅客阐明违法后果,形成震慑效果;另一方面,旅客自身要强化法律意识,当看到报纸或网络上相关的违法犯罪案件时,不再只是“看新闻”,还要将该行为带来的法律后果牢记在心,并引以为戒。(李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