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机制 强化措施 推动共治

2016-12-20 来源:中国医药报

    编者按

    从2014年7月第一批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试点创建以来,短短2年多的时间,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部分城市起步早、力度大,创建效果佳,其经验值得其他城市学习借鉴。12月14日,在湖北宜昌召开的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推进会交流中,南京市农村家宴聚餐规范管理、广州市网络订餐监管、长沙市豆制品和米面行业创新治理、潍坊市市场快检工作的经验介绍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现摘编如下以飨读者。

    南京:试行农村家宴聚餐规范化管理

    去年以来,南京市严格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四个最严”指示精神,按照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四有两责”的要求,在省食品安全办公室指导下,以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为抓手,坚持党政同责,加强组织领导、督导检查和考核评价;坚持问题导向,补短板、解难题、建机制。在对农村家宴聚餐管理方面,紧扣“厨师”和“集体聚餐点”两个关键,落实五项制度,以行政村为单位试行农村家宴聚餐规范化管理。

    一是建立职责明晰的工作制度。在区和街镇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指导下,实行村委会与承办人自我管理相结合的工作机制,明确村委会是辖区食品安全责任单位,聚餐承办人是直接责任人,专(兼)职厨师是质量负责人,食品药品安全协管员(信息员)是管理人员,区食品药品监管分局执法人员是食品安全的监管人员,明确各自职责,分解落实责任。

    二是落实厨师登记培训制度。在区政府统一部署下,由各村对辖区操办集体聚餐的厨师逐一登记,建立厨师档案,实行定人、定责管理。凡从事农村集体聚餐的厨师,必须每年参加食品安全知识培训和健康体检,必须取得有效健康证明和培训合格证明。

    三是落实备案与现场指导制度。一次集中聚餐100人次以上须提前备案,并签订《农村家庭集体聚餐食品安全承诺书》,填写《集体聚餐申报表》,村食品安全信息员在聚餐当天进行现场检查指导;集中聚餐300人次以上的,由区和街镇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联合进行现场指导。

    四是落实集体聚餐点管理制度。充分利用现有场所,积极进行改建扩建,为集体聚餐提供固定场地,设定聚餐条件,对食物原料、采购渠道、餐饮具清洗消毒等予以明确规定,有效防控食物中毒风险。

    五是完善快速反应制度。出台了应急处置预案,完善处理流程和处理方式。一旦发生疑似食物中毒等,集体聚餐承办人、协管员(信息员)迅速启动预案,及时报告并保护好现场,配合相关部门做好人员救治、秩序维护和事件调查处置,确保突发事件得到及时有效处理。

    长沙:创新豆制品、米面行业治理

    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长沙市自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工作启动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了由省委常委、市委书记任顾问,市长任组长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高位协调推进创建工作。

    豆制品、米粉和湿面是深受长沙市民喜爱的食品,全市743万人口,日均消费豆制品80余万斤、米粉70余万斤、湿面12余万斤。开展创建工作以来,长沙市按照“治理一个行业、规范多个品种”的思路,针对豆制品、米粉和湿面生产加工作坊多、规模小、分布散、隐患大的实际情况,以推进集中生产、冷链配送、冷藏销售为主要管控手段,积极探索保障豆制品、米粉和湿面质量安全的治本之策。

    一是大力推进集中生产平台建设。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政策扶持”的原则,采取“区域集中、龙头带动、股份联合”的做法,全市投入3.42亿元建成了9个豆制品集中生产加工基地。新建标准厂房5.8万平方米,财政补贴2400万元,引导吸纳275家豆制品小作坊进入平台,实现了“集中生产、集中排污、集中监管、集中检测”。大力推进小企业、小作坊兼并整合、抱团发展。经帮扶引导,全市163家米粉、湿面生产经营企业、作坊整合为26家,其中12家已进入食品工业园区;134家湿面小作坊停止现场制作,合股建设规范化的生产企业,实现统一配送。

    二是积极推行全程冷储、冷运、冷销。针对豆制品、米粉和湿面保质期短、易腐败变质的特点,推行预包装销售、随货单管理制度,采取全程冷链运输和冷藏销售模式,确保市民买到新鲜放心的豆制品、米粉和湿面。同时,在全市农贸市场,市财政给予一定的经济补贴,引导建设200个豆制品、米粉和湿面冷链销售示范门店。

    三是强力实施严管、严打、严罚。以政府规范性文件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豆制品、米粉和湿面监督管理的通告》,从规范生产加工、市场经营和餐饮消费等方面开展行业综合治理,严厉惩治违法、违规行为,做到检查覆盖、问题整改、跟踪复查3个100%。先后取缔豆制品、米粉和湿面小作坊40余个,捣毁黑窝点19个,立案查处15起。豆制品、米粉和湿面质量安全水平明显好转,市民对其安全放心程度达到70.8%,实现大幅提升。

    广州:探索网络订餐新业态监管

    广州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广府粤菜以“会吃”、食材新鲜闻名,素有“食在广州”的美誉。网络订餐是近年来互联网经济催生的新兴产业,凭借资本优势、选择多元、消费体验丰富等特点迅猛发展,但也容易引发平台准入管理混乱,食品安全难以保证等问题。在对网络订餐监管中,广州市疏堵结合,鼓励公众参与,引导网络订餐新业态健康发展。

    一是强化平台提供者和入网者主体责任。开展网络食品生产经营者备案登记工作,核实第三方平台提供者和入网食品生产经营者情况。举办多期“网络食品安全宣贯会暨诚信经营承诺书签字仪式”,对存在食品安全风险隐患的第三方平台提供者和入网食品生产经营者及时约谈,通报网络订餐食品安全管理工作情况,督促平台整改并及时通过媒体向社会公布整改情况。要求第三方平台向监管部门及时提供新入网经营者信息,监管部门同时向第三方平台通报违法经营者数据,要求第三方平台严格执行对入网经营者的审查公示制度,实施对入网经营者的日常管理。

    二是线上线下协调联动严格监管。建立互联网电子取证实验室,市食品药品监管局新设互联网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处,设置专职岗位开展线上监测。对全市14000多家网络订餐线下实体店开展“地毯式”核查,发现违法违规的网络订餐店一律进行下线处理。结合线上监测分析情况和新闻舆情热点问题,组织开展专项整治,对违法经营的网络订餐线下实体店进行坚决查处,并依法向社会公开相关行政处罚信息。

    三是推动共治引导健康发展。组织广州电视台等10多家本地媒体通过走基层实地考察等方式,对广州市网络订餐的基本情况和整治成效进行客观深入报道,避免猜测和谣言,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组织政协委员、媒体、第三方平台提供者、律师、餐饮经营者、消费者等各方代表参加“打造网络订餐放心食品,路有多远——‘坐下来谈一谈’公众论坛”,全方位分析网络订餐存在的问题、管理难点和监管举措,发出网络订餐食品安全“上下齐努力,社会同参与,依法重惩治”的倡议,形成良好的社会共治氛围。

    潍坊:让开放的快检助推市场层层监管

    近年来,潍坊市以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为契机,坚持“发挥市场机制、推动社会共治”的“让市场管市场”食安治理方向,探索了一条“党政综治、部门合治、行业自治、业态整治、社会共治”五治并举的食安共治之路。

    一是大力实施快检全覆盖。坚持“抓中间促两头”,把严控流通环节作为发挥市场机制的关键作用点,既倒逼上游生产源头自律,又为下游餐饮消费环节把住关口。在全市所有大型食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及大型超市建设了116个快检室,对持有农业部门产地准出证明的食用农产品实施抽检,没有准出证明的进行批批检测。督促快检室利用公示栏、LED电子屏等展示方式,及时公开摊位号、样品编号、检品名称、检测数据、是否合格等快检结果信息。大力推进快检室网络视频直播,将快检室与食品药品信息化监管平台联网,对快检工作实现实时监控、网络直播、检测结果网上公示,消费者通过上网查询,就能监看快检室运行情况和查看检测结果。

    此外,潍坊市还在镇街、农业基地、学校食堂及大型餐饮单位建设快检室,对食用农产品进行把关;在乡镇配备流动检测车,“上午赶集、下午进地”,开展果蔬快检。在此基础上,通过快检结果的大数据分析,找出问题产品区域、品种风险点,及时预警把控,提高了监管的针对性。

    二是积极探索快检托管新模式。为解决快检室起初自检不主动、人员不专业、公信度不高等问题,创新实施了“政府主导并购买部分服务,市场开办者委托第三方检测机构进驻”的快检模式。每天批发车辆进入市场时,快检人员先抽样,检测合格后才能进入市场销售。市场开办者与经营业户依据协议,对检出的不合格产品进行快检复检或实验室复检,仍不合格的进行就地封存销毁。通过政府与市场双轮驱动,实现了快检室有效良性运转。据统计,潍坊南下河市场快检室托管以来,由原来每天检测不足40批次,猛增到现在的230批次左右,共抽检各类食用农产品72766批次,将检出的358批次不合格产品全部予以销毁。与托管之初相比,该市场的蔬菜和肉类合格率分别提高了1个和2个百分点。目前,流通环节快检的效能已有效传导到了种养殖环节,很多种养殖业户主动送检产品,以防产品进入市场后抽检不合格而遭受损失。

    三是以“小窗口”撬动“大监管”。在快检室为消费者开设免费检测窗口,实施“你送我检、政府买单”,让每一位消费者成为监督者,让经营者时刻感受到监督压力,并主动向上游传导,倒逼生产经营源头自律,实现了“小窗口”撬动“大监管”的倍增效应。

您尚未登录!登陆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信阳新闻网立场。

最新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