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业主委员会,是每一个小区业主的合法权利,却为何屡次“难产”?
信阳浉河区老城街道办事处大桥社区柳堤春晓苑小区的部分业主,为了能共同监管住房维修基金的使用情况,决定成立自己的业主委员会,然而,近一年的时间里,业委会筹备组多次递交材料申请,都未能通过。原因何在?记者来到该小区进行了走访。
1
为维权,成立业委会
“成立业委会的目的,就是为了维护广大业主的利益,让小区的账目公开透明。”据筹备组成员林开成介绍,由于小区没有业委会,无监督机制,五百余户业主的住房维修基金不知用在何处,业主想查账很难。
住房维修基金是归全体业主共有、专款专用的维修基金,一般情况下由房地产行政主管机关来代管,业主委员会成立之后,住房维修基金会划转到业委会,由业委会行使管理权利。
但说起成立业委会,筹备组的成员一肚子感慨。
据了解,2016年4月,在社区居委会的帮助下,报名参加业委会筹备的十多名业主通过验证业主身份,潘玉莉、曾宪英、邱顺琴、林开成、胡荣、肖长明等六人(平均年龄五十岁以上)脱颖而出。
当年7月5日,大桥社区居委会公示柳堤春晓苑小区《业主大会筹备组组成人员名单》,组长和副组长分别由办事处、居委会的领导周伟和李佩担任,潘玉莉等6人为组员。
业委会筹备组人员名单
按照流程,筹备小组经过批复后,应主动确认业主身份,根据《业主大会与业主委员会指导规则》,已交付的专有部分面积超过建筑物总面积50%时,报备相关资料,确认并公示业主身份、业主人数以及所拥有的专有部分面积后,可继续开展相关工作。
“我们主动收集到了三百余名业主的签名,同意成立业委会。”筹备组成员潘玉莉告诉记者,但这份签名在办事处和房管局却得不到认同,二者皆认为“签名无法核实”。
对于“签名无法核实”的说法,浉河区房管局物业科一位邱姓科长解释称,因物业公司支出日益增加,物业费从原先的3毛/平方米涨到4毛/平方米,这份签名是筹备组没有成立之前、业主反对涨价时的联合签名,无法核实业主的身份。
除了无法核实签名外,老城街道办事处一位相关负责人称,小区内仍有一部分业主并不赞同业委会筹备组六人名单。
2
筹备组遭部分业主“不信任”
成立业委会,监管公用财产,明明是对业主有利的事情,为何遭到了部分业主的反对?
小区单元楼前的垃圾
记者在小区走访调查时得知,虽然已经过将近一年的运作,但该小区仍有一小部分业主不清楚业委会成立的事情。“我不清楚哪些业主在我们小区主张成立业委会,也不清楚他们要干什么。”业主刘女士说。
据了解,该小区的公用车库以前一直由物业承包给别人看管,业主根据使用情况交停车费,物业每年收取7500元的承包费。
2016年11月,小区物业张贴公告,明确收费标准,公告同时提出“如有哪位业主愿以每月每辆10元的价格承包,物业公司愿意同承包人签订三年合同”。
公告张贴后,筹备组人员称愿意由业委会自行管理车库,并将原来电动车每月停车费15~25元,降至每月10元,自行车停车费由原来的每月10元降至每月4元。
“让业委会自行管理车库,是为了降低车库收费标准。”筹备组人员林开成解释说,业委会筹备组人员愿意与物业协商签订协议,将车库交给业委会看管,再由业委会承包给业主,收取只够给看管人员每月的工资。
然而,该项协议并没有签订,除了物业不愿意“放手”外,部分业主也不支持。
“我觉得他们初衷不纯,是为了从中牟利。”业主林女士说,“由他们6个成立业委会,反正我不赞同。”
3
相互监督 支持成立
由于筹备组前期工作与监督方式存在问题,使得近一年的时间,业委会的筹备没有取得任何实质性的进展。
据办事处一位高姓书记介绍,目前,大桥居委会成立一个专业小组,帮助该小区成立业委会。
“我们已经在各楼道张贴公告,让小区业主带着房产证和身份证到居委会,核实业主身份。”居委会主任兼筹备组副组长李佩说,小区业主500多户,前期核实入户身份的已有70多户,但在核实的过程中,小区一些业主感到被打扰或泄露个人信息,拒绝被查看房产证、身份证,导致核实工作进展缓慢。
“成立业委会,可以互相监督,是好事,但筹备组需要把前期宣传、动员工作做好,居委会也会积极配合并帮助他们,希望业主在专业小组指导下,正确成立为小区业主服务的业主委员会。”浉河区房管局物业科的邱科长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