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时评】“寻宝”的启示

2025-06-25 来源:信阳日报

周涛

前不久,央视《经济半小时》报道了湖南省醴陵市发展文旅产业的创新实践:从吸引游客来捡瓷、淘瓷切入,以人流带动消费流,用产业IP带动地域IP,将生产线转化为风景线、故事线、体验线。随着“来醴陵捡瓷器”话题迅速走红,当地越来越多陶瓷厂打开仓库,让游客在瑕疵瓷器中“寻宝”,引发了一场工业与文旅的“化学反应”。

当下,工厂旅游正从冷门逐渐走向热门。当生产线转型为风景线,工厂游便蕴含着巨大的经济价值。醴陵的破局,始于将工业“负资产”转化为文旅“新资本”的创新思维:严苛质检淘汰的微瑕瓷器,被重新定义为寻宝体验的载体——企业开放仓库供游客免费捡拾,使瑕疵品从销毁成本变为流量入口。更深层的成功在于全域联动:以捡瓷为起点,串联非遗技艺体验、醴陵炒粉节等活动,构建起“吃住行游购娱”的完整产业链。

在信阳郝堂村,“八大匠”工坊已展现出文旅融合的雏形:陶匠任志豪的前店后坊让游客体验拉坯彩绘,染匠张卫星的植物扎染工坊开发出围巾、茶包等特色产品;木机厂文创园以“文化场景引流+商业空间变现”为核心理念,在老厂房的斑驳红砖间植入墙绘、新式茶饮文创店等元素。在2025中国绿茶品牌大会期间,工业遗址与千年茶文化碰撞出新消费场景……事实证明,信阳的工业旅游并非空白,但亟待从“珍珠散落”走向“项链成串”。

笔者认为,依托现有资源,茶厂可将筛出的碎茶末设计为茶香囊制作工坊,食品加工厂可开发食材DIY酱卤直播,用低成本尾货激发游客及网友的参与热情,提升信阳饮食文化的知名度;以“八大匠”为轴心,可串联各景区与茶山研学,打造“匠人工坊+生态康养”复合线路,增设非遗课程、开发染坊等文创产品,推动游客从“旁观者”转变为“创作者”。当茶山蒸腾的雾气与陶窑跃动的炉火交相辉映,当制药车间的药香融入非遗香包制作等项目,工业遗产便升华为可触摸的诗意,印证了——流水线上的烟火气,同样能绘制“诗与远方”的底色。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评论:艾青粽白传正气 端午思廉砺初心

您尚未登录!登陆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信阳新闻网立场。

最新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