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时评】让“银发族”优雅地老去

2024-03-27 来源:信阳日报

周涛

前不久,潢川老人关乐声走红网络。68岁的关乐声是一名退休老教授,4年时间里,他义务教乡亲们音乐知识,用自己的积蓄和退休金买乐器、建教室,创建了这支乐团,把音乐播种在了乡村田野。关乐声之所以能优雅地让乡村麻将声变成交响乐,不仅源于他传道授业、回报家乡的拳拳之心,也因他那份对艺术的执着追求。

曾经有这样一则报道:西南大学美术学院内,有一耄耋老人蹭课六年只为学画,令所有年轻学子感佩。人生黄昏期,有人含饴弄孙,尽享天伦之乐;有人行万里路,饱览名山大川;还有人发愤忘食,乐以忘忧。正是有这不同认知和观念,才组成了世间斑斓多姿的晚年生活。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学习艺术,从来都不是年轻人的专利。当下,下下棋、唱唱歌、打打牌,远远满足不了老年人对更高层次的文化生活需求。生活富足,特别是城市老年人,大多数文化较高,有退休金、有积蓄,物质条件较为富裕,就更要高品质的精神文化生活。于是,老年大学成为老年人追捧的首选。

一边是旺盛的艺术路上求知欲,一边是挤不进的老年大学校门,这让许多老年人引以为憾,文娱活动只能停留在乡村或社区。如今,我们不得不承认,老年人文化活动搞得好的社区或乡村并不多,大多是因为活动场地不足、活动设施简陋、专业老师缺乏等问题。还有一些社区或乡村就算有老年人活动中心,也只是摆几个桌凳、放几副扑克或象棋,适时简单地举办一些小型文化活动,满足不了老年人更高层次、更高质量的精神追求。

笔者认为,从子女层面来说,有责任体谅父母艰辛,帮助他们获得新知识和掌握新技术,不能简单以为老年人的诉求只是衣食住行,而不愿意正视老年人在文化、教育等方面的需求;从社区层面来说,也不能让农村老年人成为被遗忘的群体,也不要歧视老年人对于网络等一些新兴事物的认知度。与此同时,相关单位或部门可设立专项资金让社会团体承接业务,负责开展辖区内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丰富老年人的社交娱乐生活,满足他们的精神、心理需要,让他们可以优雅地老去,拥有更精彩的“夕阳红”。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报晓论坛】让青年与乡村“双向奔赴”

您尚未登录!登陆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信阳新闻网立场。

最新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