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浩
年终岁末,各类考核接踵而来,如何让考核不流于形式、考出实效、激励干部、促进工作,虽是老生常谈,但值得时时深思。考核是指挥棒、风向标、助推器,以高质量考核激励高质量服务、助推高质量发展,既是对领导干部严管厚爱的需要,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不久前,我市出台《信阳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考核评价办法(试行)》。新的考核评价兼顾总量指标和结构指标、主要指标和一般指标、共同指标和差异指标的考核,从综合、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六个方面进行定量指标考核,不但考核干了多少事,而且考核欠了多少债。这样的考核,对真抓实干的干部是喜讯,对搞形象工程的人是警钟。
考核本身不是目的,目的是通过考核发挥出奖优罚劣的作用。考核结果使用情况如何,直接关系到考核工作是否具有生命力。这就要求用好考核结果,做到赏罚分明,以考核促进工作,坚决不能出现“考而不究”的现象,让考核结果变成一纸空文。用好考核“杠杆”,就一定能不断提升“愿为”的思想觉悟,增强“善为”的实际本领,激发“有为”的内生动力,奏响振兴发展的时代强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