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是最好的免疫力——访市第六人民医院精神五科主任、心理咨询室副主任宁秋芬

2020-04-09 来源:信阳日报

RB03B409C.jpg

0409x31.jpg

图为宁秋芬正在问诊。 信阳日报全媒体记者 袁野 摄

信阳日报全媒体记者 袁野

在疫情期间,对于市民来说,长时间居家隔离防疫,身心健康会出现哪些不良影响?不同的人群有哪些心理调适方法和措施?面对疫情,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对待?疫情一线医务人员在工作强度和心理负担加剧的情况下,如何疏导高度紧张的精神压力?近日,记者带着这些问题,走进市第六人民医院(市精神病医院),采访了精神五科主任、心理咨询室副主任宁秋芬。

记者:目前我们采取了什么措施加强疫情防控心理疏导?

宁秋芬:因医院考虑患者来院面诊可能存在的感染风险,目前疫情防控心理疏导方式主要来自三方面:医院开通的心理援助热线0376-6526355;心理干预医疗队专家组的私人手机号;心理干预医疗队专家组的微信号。自1月31日响应省精神卫生中心号召开通线上心理援助以来,截至3月3日24时,医院线上心理危机干预专家组共计帮助293名患者,其中包括普通市民、一线医护人员和隔离人员。

记者:疫情期间,普通市民长时间宅在家里对人们的身心健康有哪些不良影响?

宁秋芬:对普通市民来讲,此次疫情对人们身心健康的不良影响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焦虑、疑病。此次疫情来得突然,大家都有很多的恐慌和不确定性,因难以保障自己和家人的绝对健康,所以安全感急剧下降。就出现普遍的焦虑心理,尤其表现为特别关注身体的各种感觉,身体有一点儿不舒服就与新冠肺炎联系起来,怀疑自己是否生病,使焦虑感加剧。还有部分人过分关注疫情的进展消息,反复查看相关内容,也加重了紧张、恐慌的情绪。愤怒情绪。整天宅在家里,有大量的时间浏览社交媒体,看多了太多充满“戾气”的文字,在一条条未辨真伪的信息下容易被催眠,出现声嘶力竭的愤怒。低落抑郁。在自我隔离、居家不出门的过程中,有很多人表示自己情绪低落,甚至悲伤绝望,对一切都失去了兴趣,也难以感到愉悦。每天都十分疲劳、精神不振,也很难集中注意力或思考。在想到现在的疫情和生活时,忍不住心痛、哭泣,当疫情影响到自己工作、家庭时,甚至会觉得一切都完了。而低落抑郁的情绪如果持续时间过长,可能导致生活规律的紊乱,比如食欲减退或猛增,体重出现明显的波动,以及连续几天失眠或睡眠过多等,长期低落的心情还可能造成机体免疫力的下降等。

记者:疫情期间,针对不同人群有哪些心理调适方法和措施?

宁秋芬: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人群分为四类。干预重点应当从第一类人群开始,逐步扩展。一般性宣传教育要覆盖到四类人群。第一类人群:新冠肺炎确诊患者(住院治疗的重症及以上患者)、疫情防控一线医护人员、疾控人员和管理人员等。第二类人群:居家隔离的轻症患者(密切接触者、疑似患者),到医院就诊的发热患者。第三类人群:与第一类、第二类人群有关的人,如家属、同事、朋友,参加疫情应对的后方救援者,如现场指挥、组织管理人员、志愿者等。第四类人群:受疫情防控措施影响的疫区相关人群、易感人群、普通公众。事先我们医院心理危机干预医疗队专家对目标人群均分别评估、制定分类干预计划。评估目标人群的心理健康状况,及时识别区分高危人群、普通人群;对高危人群开展心理危机干预,对普通人群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举例说明一下,第二类人群中的与患者密切接触者(家属、同事、朋友等),我们的干预措施主要是:1.政策宣教、鼓励面对现实、配合居家观察;2.正确的信息传播和交流,释放紧张情绪。原则:宣教、安慰、鼓励借助网络交流。

记者:面对疫情,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对待?

宁秋芬:面对疫情,我们主要给予以下几点建议。1.合理看待疫情,防止灾难化思维,互联网的高速发展让我们更容易获取防疫与医疗信息,却也让一些贩卖焦虑的文章更容易进入视野。负面文章容易引起“灾难性思维”,这种灾难性思维会造成过度焦虑感,令我们失去对局势的合理认知。这要求我们从实际出发,客观地评估现实情况,并且在能力范围内合理应对。2.正确应对焦虑,选择“主动式休闲”,所谓主动式休闲就是那些需要动些脑筋、花些心思才能享受到乐趣的活动。比如下棋、看书、烹饪、学习新技能等需要一直投入精力的行为能达到理想的结果。在主动式休闲中,我们会产生专注忘我的“心流体验”,体验到内心的宁静,不仅可以对冲疫情带来的焦虑感,还能够提升假期生活质量,是替代外出活动的良好选择。3.节制上网,警惕疫情信息过载,新冠肺炎疫情信息在互联网上爆炸式蔓延,让我们产生了时刻关注的欲望。情绪越紧张,欲望就越强烈,继而陷入“越关注越紧张,越紧张越关注”的恶性循环中。为了避免信息超载带来的焦虑感,在危机时,尽量控制自己每天接收有关信息的时间,睡前更不宜过分关注相关信息,不道听途说,选择权威渠道,做信息的主动搜集者而非被动接受者。

记者:疫情一线的医务人员,如何疏导高度紧张的精神压力?

宁秋芬:就目前我们接诊的一线医务人员普遍存在问题是,过度疲劳和紧张,甚至耗竭,焦虑不安、失眠、抑郁、悲伤、委屈、无助、压抑、面对患者死亡挫败或自责。担心被感染、担心家人、害怕家人担心自己。过度亢奋,拒绝合理的休息,不能很好地保证自己的健康等。我们心理危机干预医疗队给予此类人群制定的干预措施包括:参与救援前进行心理危机干预培训,了解应激反应,学习应对应激、调控情绪的方法。进行预防性晤谈,公开讨论内心感受;支持和安慰;资源动员;帮助当事人在心理上对应激有所准备;消除一线医务工作者的后顾之忧,建议安排专人进行后勤保障,隔离区工作人员尽量每月轮换一次;合理排班,安排适宜的放松和休息,保证充分的睡眠和饮食。尽量安排定点医院一线人员在医院附近住宿;在可能的情况下尽量保持与家人和外界联络、交流;如出现失眠、情绪低落、焦虑时,可寻求专业的心理危机干预或心理健康服务,可拨打心理援助热线或进行线上心理服务,如果有条件可进行面对面心理危机干预。持续两周不缓解且影响工作者,需由我们精神科进行评估诊治;如已发生应激症状,应当及时调整工作岗位,寻求专业人员帮助。原则:定时轮岗,自我调节,有问题寻求帮助。

您尚未登录!登陆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信阳新闻网立场。

最新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