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对养生保健也似乎越来越重视。最近发现身边不少的人跑中医院,抱着大包小包的中药猛喝,美其名曰调理身体,可是毕竟药多伤身,于是有人便把眼光瞄向了身边的具有中药理念的零食,比如阿胶枣、龟苓膏还有凉茶等等,但是这些中药零食真的有效果吗?吃多了对我们的身体有什么坏处呢?一起来看一下。
阿胶枣:滋阴养血
胃热及消化不良者少食
如果你经常逛超市,会见到一种枣子特别受欢迎,尤其是女性朋友,这种枣的特别之处就是配有阿胶。由于阿胶和红枣都有养血补血的功效,特别是阿胶还有补脾和胃、益气安神、滋阴润燥等作用,很多女白领都会在自己的包里或者办公室放上一两袋,作为营养零食食用。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消化内科刘万里副主任中医师指出,气虚或血虚体质的人群经常吃些阿胶枣还是有一定好处的,有助于改善神疲倦怠、四肢乏力等症状。但是枣子、尤其是阿胶枣,吃得过多不利于消化和吸收,如果你是胃热患者或者消化不良,多吃还容易上火,所以,阿胶枣一次食用最好不要超过7颗,适量就好。
龟苓膏:清热排毒
胃寒及孕妇经期人群少食
龟苓膏,这可是历史悠久的传统养生零食了,相传最初是清宫中专供皇帝食用的。正宗的龟苓膏主要以名贵的鹰嘴龟和土茯苓为原料,再配以生地黄、蒲公英、金银花、菊花等药物精制而成。具有清热解毒、滋阴补肾、消除暗疮、润肠通便的功效。因此很受年轻人喜爱,也是一些老年朋友喜欢吃的中药保健零食之一。
我们有些白领整日忙于工作,尤其坐班族,缺乏运动,饮食上又疏于科学调理,一不小心就会出现口干心烦、便秘等症状,对于一些爱美的青年们而言,最难过的还是会引发“面子问题”--痤疮。对着这一类读者朋友,还是比较适合食用龟苓膏的,但是一般一星期吃个两三盒就差不多了。
刘万里副主任中医师介绍说,龟苓膏不宜多吃,这是因为龟苓膏有清热排毒的作用,偏于寒凉,一般胃寒和脾胃虚弱的人还是少吃为好。有的报道说龟板还有兴奋子宫和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从这个角度来说,孕妇和月经期的人群也不宜多吃。
茯苓饼:健脾和胃
血糖偏高者少食
约800年前的南宋时期,著名医家张从正在其所著的医学专著《儒门事亲》里,对一种食物有过这样一段记载:“茯苓四两,白面二两,水调作饼,以黄蜡煎熟。”这就是茯苓饼的雏形之一。由于蜡煎的茯苓饼口感不是很好,到了现代,制作茯苓饼主要以茯苓霜和精白面粉做成薄饼,中间夹有用蜂蜜、砂糖熬溶拦匀的蜜饯松果碎仁,其形如满月,薄如纸,白如雪,珍美甘香,风味独特。
郭海英教授介绍说,茯苓饼利水渗湿、健脾和胃,还能宁心安神。有助于提高机体自身免疫力,预防感冒等。由于茯苓有利水的功效,对于四肢水肿、小便不利等症状也有一定的食疗价值。但是目前很多消费者觉得茯苓饼偏甜,主要是现在市面上的茯苓饼里添加了蜂蜜、白砂糖等原料的缘故,由于含糖量往往较高,所以血糖偏高者最好少食或不食。
薄荷糖:清咽利喉
阴虚及气虚类人群少食
经常抽烟的读者朋友,为了缓解口中的异味,一般在兜里会备一些薄荷糖。此外,吃过火锅的读者朋友们,一般火锅店的服务员也会为你送上薄荷糖来清爽一下你的咽喉和口腔。对于希望提神醒脑的上班族而言,薄荷糖更是经常食用的零食。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薄荷其实也是一种中药。
南京自然医学会养生康复专业委员会王城生秘书长介绍说,薄荷糖中的薄荷,土名叫“银丹草”,广泛用于驱风、防腐、消炎、镇痛、止痒、健胃等药品中。正宗的薄荷糖里含有少量的薄荷提取物质,有发散风热,清利咽喉,透疹解毒,疏肝解郁和止痒等功效,有助于缓解感冒发热、头痛、咽喉肿痛、无汗、风火赤眼、风疹、皮肤发痒、疝痛、下痢及瘰疬等病症。但是阴虚血燥,肝阳偏亢,表虚汗多者忌服。比如《本经逢原》中说,多服久服(薄荷),令人虚冷;阴虚发热,咳嗽自汗者勿施。《本草从新》中说:(薄荷)辛香伐气,多服损肺伤心,虚者远之。
除了以上跟大家提到的几种,还有不少的中药零食,也不是适合所有人,比如黑芝麻糊,虽然能够起到润脏美肤的作用,但是但是患有慢性肠炎、便溏腹泻者需忌食,以免带来更大的隐患,而且不少的中药零食只是打着中药的幌子,所以购买的时候一定要擦亮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