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清:大宗商品交易平台将迎来创新机遇
□本报记者 王超
中国农业大学期货经济学教授常清4月9日指出,我国大宗商品交易平台将在四个方面迎来创新发展机遇期。这四个方面分别是供给侧改革、“互联网+”、期货现货结合和“一带一路”。
同时担任中国农业大学期货与金融衍生品研究中心主任的常清当日于厦门出席了“2016两岸经贸合作先锋会暨两岸商品交易中心现货发售启动大会”,并发表了题为“新常态下的大宗商品发展机遇与挑战”的演讲。
他指出,首先,供给侧改革为我国大宗商品交易平台带来了市场创新机遇。经济新常态客观要求我国经济要实现全面改革、全面创新,其中贸易金融领域的改革创新必将首当其冲。供给侧改革的龙头是制度改革,手段包括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和补短板等。通过广西糖网和渤海商品交易所的创新实践说明,供给侧改革能够为大宗商品交易平台带来创新机遇。他认为,厦门两岸商品交易中心创新发售模式汲取了广西糖网和渤海商品交易所的交易模式优点,通过引导多角色参与交易、投资,实现商品投资价值及销售规模的双丰收,同时配套平台仓储物流、金融服务、跨境电商等多维度业务模块,服务实体经济,推动供给侧改革。
其次,“互联网+”为大宗商品交易平台带来了创新交易方式的机遇。他说,“互联网+”是互联网思维的进一步实践成果,推动经济形态不断产生和发展,从而带动社会经济实体的生命力,为改革、创新和发展提供广阔的网络平台。厦门两岸商品交易中心通过“互联网+大宗商品交易”的思维创新衍生出全新的交易模式,将有效聚合市场资源,形成线上与线下对接、商品与金融对接的全方位金融创新服务模式,从而有力地提升大宗商品流通效率,为两岸经贸合作搭建桥梁,为海峡两岸经贸发展建设注入创新活力。
再次,期货市场与现货市场的进一步融合,将带来大宗商品市场体系化新机遇。常清表示,当前期货、现货分割的管理体制面临严峻挑战,健全市场体系需要解决期货、现货分割这一历史难题,而厦门两岸商品交易中心发售模式为当前探索期货现货结合提供了良好实践。
最后,“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为大宗商品市场提出了新使命、新功能。他说,厦门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同时享有自贸区优势,时代赋予其新的使命;而两岸商品交易中心作为厦门自贸区的“桥头堡”,坚持贯彻立足海西、联通两岸、对接国际的理念,践行平台先行先试,创新交易模式,将为大宗商品交易发展、自贸区建设注入新的活力。
厦门两岸商品交易中心总裁欧新枫表示,大宗商品市场是两岸经贸流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厦门两岸商品交易中心作为大宗商品市场的交易载体,将紧随国家经济脉搏,结合产业发展需求,致力发展互联网金融创新建设,为实体经济服务。
成分品种周变化
豆类震荡偏弱 油粕比值回落
上周监控中心CAFI指数微跌-0.83%至817.68点。油脂指数下跌-2.08%至576.00点。粮食指数微跌-0.34%至1134.60点。软商品指数微涨0.05%至773.46点。饲料指数微跌-0.30%至1318.09点。油脂油料指数下跌-1.29%至842.33点。谷物指数微涨0.69%至932.51点。
回顾上周,内外盘豆类呈回调走势,其中油脂于高位回落,油粕比创下阶段性高点后回调。3月底的大豆播种面积意向报告轻微利多,带给市场的指引有限,且本周二USDA将公布4月供需报告,短期市场走势趋于平淡。由于市场预计当前的天气模式下部分地区玉米播种转向大豆的可能性在增加,这也对豆类盘面带来压力。预计短期美豆将考验900美分一线支撑,维持偏震荡格局的可能性较大;之后市场关注度将转向北半球的播种及天气,而天气等题材往往会带给市场的利多居多,故豆类中期震荡反弹值得期待。
国内方面,连豆类跟随外盘调整,油粕比值攀至2.654∶1后回落。近期东北产地大豆价格仍然以弱势下行为主,高水分大豆装车价格仍然低位运行,市场主流报价3600元/吨附近。“优质大豆卖不上价”,这与整体粮质下滑有直接关系:目前各地湿粮较多,豆农急于出售,低水分、高蛋白大豆占比较小,不足以带动价格走高。豆粕方面,上周现货报价稳中下调,油厂报价在2320-2400元/吨之间。本月下半月开始大豆到港压力将逐步显现,且受玉米低迷拖累,豆粕后市仍难乐观,但短线跌幅不会太大。操作建议:大豆基本面较弱,暂观望;豆粕可参与少量逢低多单,做空油粕套利单背靠2.62∶1持有。(银河期货研发中心)
易盛农期指数周评
易盛农期指数上周在权重品种的带动下微幅走弱,截至4月8日,易盛农期指数收于979.73点,较前周下跌2.5点。
权重品种方面,菜粕上周波动不大。菜粕现货行情继续小幅回落,沿海进口菜籽压榨的菜粕价格在1810-1950元/吨,较前周跌10-40元/吨,成交清淡。豆粕行情的持续回落,对菜粕行情形成利空压制。多头获利平仓,以及美国部分地区天气恶劣,多雨天气制约玉米播种,加上近来豆价强劲攀升,大豆种植规模超出预期将令豆价承压。此外,今年5-7月国内大豆到港量同比大增奠定豆粕利空基调,豆粕后市仍不容乐观,菜粕行情也将受其拖累。
上周三临储菜油拍卖会上投放菜籽油数量超过15万吨,最终成交数量创下此轮临储菜油定期投放以来的新高,达到了14万吨,菜油实际成交价格也出现上涨。随着近期大宗油、籽期货价格的全面上涨,国内植物油市场同样水涨船高,明显提振临储菜油的参拍热情。随着全球各国央行的货币“超发”,国际原油期货超跌反弹,以及“圣婴”气候模式对油料作物增产潜力形成威胁,多头开始持续增仓油脂,预计后期菜油仍将延续强势表现。
近期棉花现货走货略有增加,主要是开始抛储预期,抛储质量和重量问题成为关注,随着抛储临近,国内高库存依旧压制期价,中期趋势不变。
白糖15/16榨季出糖率下降,产量继续下调,而消费略有减少,国内糖市处于去库存周期中,但今年走私较为严重,有可能创新高,糖价或面临下跌风险。
综上所述,权重品种暂时企稳,易盛农期指数短期内或继续震荡筑底。(新湖期货 刘英杰 高国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