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玩耍中,如果自家孩子被小伙伴撞倒,你会怎么做?山东一名女孩的父亲选择了暴力——他将撞倒女儿的男童狠狠踢倒在地。近日,这则视频在网络中迅速传播,引发广泛关注。
连日来,大河报记者采访发现,现实中的确有部分孩子遭遇过类似的意外暴力。那么,家长们该如何应对这样的情况?在孩子间发生冲突时,家长又该怎么做?
事件
┃男童无意撞倒女童,被对方爸爸狠踢
近日,一段山东省东营市一名成年男子在一家商场的游乐场踢打儿童的监控视频被传至网络并迅速传播。
该视频长2分23秒。视频中显示,一名男童在某商场游乐场玩耍时,不小心将一名女童撞倒,两个孩子双双倒地。此时,坐在一旁的一名身穿黑色衣服的男子突然起身,猛踹了男童一脚,以致男童一直倒地挣扎着起不来,该男子坐在一旁熟视无睹。不久,一名老人上来与这名男子理论,男子态度极不友好,甚至还想动手打人。
据了解,被撞倒的女孩正是该男子的女儿,看到女儿被男孩撞倒在地,于是他上前踢了男孩。
目前,该男子已被警方行政拘留,被踢孩子的伤情正等待警方的最终鉴定。警方表示,将根据儿童伤情鉴定意见进一步处理。孩子的母亲说,孩子太受惊吓了,还未进行心理辅导。
吐槽
┃曾遭遇“暴力护犊”
郑州家长周女士说,3岁的儿子在小区的游乐场玩耍,不小心撞到一名2岁左右的女孩,对方家长不依不饶地吵孩子,把儿子吓得哇哇大哭。
家长张先生5岁的儿子玩耍时不小心把一名小男孩碰倒,对方膝盖擦破了点儿皮,他赶快上前扶起男孩,并向对方家长道歉,“谁知道那个男孩的爸爸一把抓着我儿子的衣领想动手,气得我当时就想揍他一顿”。
据了解,武汉一家早教中心,一名2岁小男孩在叫3岁的小女孩起床时,用手铃鼓将女孩眼角敲破一点皮。男孩母亲主动提出向女孩的父母道歉,结果女孩的父亲得知情况后情绪失控,当着老师的面,冲到男孩面前连扇他三个耳光。男孩母亲选择了报警。
网友称,孩子本身是没轻没重的,磕碰不可能避免,大人动手打刚刚几岁的小孩,太没道德底线了。
专家
┃家长言传身教,影响孩子一生
据国家一级心理咨询师彭熠分析说,家长护犊心切,想替孩子出头,心情可以理解,但做法欠妥。“如果家长这么想,孩子的小矛盾将变成家长的冲突。”家长“不能让孩子吃亏”的心态,让他们教会孩子,要还击对方。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言传身教会影响孩子的一生,而孩子的人际关系正是从父母这里学来的。”彭熠举例说,她曾接诊过一名大学女生,小时候父母教她不能吃亏,长大后,她在学校里只要和其他人有冲突,女孩都要上去揍人家,甚至曾把人打到缝针,后来被学校劝退。
彭熠提醒家长,家长走极端,就在传递给孩子用冲动解决问题。
律师
┃成年人故意伤害孩子,重则负刑事责任
那么,类似上述两位父亲冲动击打幼童的做法是否违法?
“这就是故意伤害!轻了民事赔偿,重了要负刑事责任。”河南仟问律师事务所主任罗新建说,不管因为什么理由,即使你自己的小孩吃亏了,成年人故意伤害未成年人是要被追责的,对方家长可依法维权。
郑州市法律援助中心律师徐苏也表示,根据我国《刑法》第十七条,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等,应当负刑事责任。
“也就是说,未成年人之间的普通打闹或一般的打斗,是不会触犯法律的。但是,成年人为保护自己的子女,向对方采取暴力手段保护子女免受侵犯,一定方法要适当,如果过分暴力行为超过法律允许的限度,造成对方伤害,甚至残疾,乃至死亡,这就要承担刑事责任。”徐苏说。
支招
┃孩子遭遇意外暴力,家长要“站出来”
假如自家孩子不小心撞倒小朋友,对方家长采取了暴力方式,该怎么办?
“家长一定要出面,保护孩子,尤其是对低龄的孩子来说,家长一定要帮助解决。”彭熠提醒家长,此时千万不要隐忍,因为这样会让孩子缺乏安全感,所以被打孩子家长一定要有所作为。
彭熠表示,被打孩子家长要理性地解决问题,没必要又吵又闹,因为如果矛盾升级,对孩子又是另外一种伤害,在孩子原本受伤的心灵上又造成一层创伤。
如果事件发生在学校,被打孩子的家长可通过学校与对方家长沟通,必要时可报警或诉诸法律解决。而家长处理问题的方式,会潜移默化影响孩子。
“事情结束后,家长还应跟孩子讨论怎么进行自我保护。比如,告诉老师,报警等等,让孩子知道在进行自我保护时有哪些资源可以利用,培养他们自我保护的意识。”彭熠说。
提醒
┃孩子间的小冲突,应交给孩子处理
“其实孩子间的打打闹闹,一会儿就好了,家长没必要介入,家长介入反而让矛盾更激化。”郑州某小学的张老师表示,从教十多年,她曾经历过多次类似事件。在她看来,孩子间的小冲突,家长应该交给孩子自己处理,“而孩子也不会有太大的冲突,尤其是低龄的孩子。”
彭熠也称,有些孩子特别害怕人际冲突,往往是因为这些孩子亲眼目睹了家长间很大的冲突,包括带来的一些恶果,比如,家长打起来了,进派出所了,“以致孩子该说的话不敢说,要么比较容易封闭,要么在人际关系中很压抑。”
她提醒,在孩子们出现冲突时,家长不要操之过急,而应鼓励孩子自己解决,给孩子成长的机会,摸索经验,这样长大后孩子才不害怕冲突。
两位专家建议,事情结束后,家长不妨和孩子有个讨论。比如,问问孩子,你是怎么处理的,你为什么这么做,你有什么收获等等。“因为讨论能帮助孩子思维化,这些才能固化成孩子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