迄今,儿科学分会已先后建立了心血管学组(组长是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杜军保教授),临床药理学组(组长是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刘恩梅教授);行为发育学组(组长是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李廷玉教授);免疫学组(组长是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副院长赵晓东);新生儿学组(组长是浙江大学医学院儿童医院院长杜立中)等27个学组。每个学组都定期更新相应的指南。
在儿科医生们的心上,怀揣的是每一个小生命的健康。
“我们是平凡人,我们是不平凡的儿科医生,未来在我手上,感觉生命的重量,他们在我心上,画出理想的翅膀。”这是《中国儿科医师之歌》中的一段歌词,也是全国十三万儿科医生们共同的心声。
经过一代又一代儿科医生们的努力,很多儿科疾病的发病率已得到控制的同时,不能回避的是:儿科领域依然存在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
近年来,儿童疾病谱发生了改变。
一是与生长发育有关的疾病,如自闭症、多动症、发育落后等,尤其是自闭症的发病率增加明显;
二是出生缺陷、遗传代谢病;
三是儿童的心理行为疾病;
四是某些新发的传染病,如手足口病、各种类型禽流感等都会把免疫力较低的儿童推向危险境地。
儿童药品少,缺乏儿童专用药,大多数儿童用药都是超说明书使用,而且多数药品都是按照成人用药几分之几来计算的,既不安全还会影响疗效。
一些罕见病药物,因为研究经费高,病患少,研发滞后,导致很多罕见病的小患者们用药难。
而儿科医生的短缺,是近十年都难以解决的一个问题,儿科医生们在人员少、工作压力大、医患环境差、收入低的情况下,离职率居高不下,更是让儿科领域雪上加霜。
不过问题虽多,但是希望犹在。
助力孩子的健康成长,需要家长、医生们的共同努力。
家长们和医生们应该从受精、胎儿时期起,就重视孩子们的健康发育,根据研究表明,很多成人期疾病的发生其实都与生命早期发育有关。
家长们应该积极地学习儿童营养与喂养知识,要知道,现在我们不缺营养,缺少的,是如何正确补充营养的知识。
对于禽流感等传染病,虽然在大的儿童医院,临床救治技术紧跟国外,但是在基层,仍然缺乏危重患儿的抢救人才,如何把大医院先进的儿童常见病防治知识和危急患儿的救治技术推广到基层,今后还需要做大量的工作。
作为儿科医生,工作辛苦、收入低、风险高。经常有人问我,以后还会不会让自己的孩子学医、当医生?
我毫不犹豫回答,当然!尽管辛苦尽管累,但医生治病救人,是一个很崇高的职业。
而且,为了解决儿科医生短缺的问题,国务院办公厅已经印发了《关于深化医教协同进一步推进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国家六部委也下发了《关于加强儿童医疗卫生服务改革与发展的意见》,从多个维度给出了解决的措施,破解了我国部分专业科室医疗人才紧缺的困境。
作为儿科医生,我希望通过我们的双手,为孩子们的身体健康保驾护航,为他们托起一个充满希望的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