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的生命要用心呵护

2017-10-20 来源:健康时报

学会简介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1978年8月成立,现任主任委员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主任葛均波。候任主委为沈阳军区总医院韩雅玲院士。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张运院士、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王建安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马长生教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于波教授担任副主任委员。

近年来,心血管病学分会在学科建设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绩。包括冠心病介入治疗、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治疗、结构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心血管影像技术、高血压创新治疗方案等方面,都取得了关键性的突破,相关成果在国际上获得较大的影响力。

就在国之名医高峰论坛前夕,一年一度的中华医学会全国心血管年会在山西省太原市举行,这一次的大会,迎来了学会成立40周年庆。

1978年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成立,经过近四十年的发展,据估算,现在全国有超过10万名心血管专科医师。也许很多读者不太了解专业学术会议的意义,其实正是专家们通过会议进行专业交流学习,才能让学科水平不断进步,最终给更多患者带来获益。

之前,中国的医学界都是把国外的先进理念,先进技术,先进手段带回来。40年后,我们跟国外的差距越来越小,而且在某些领域已经超过了国外。可以说,在心血管领域,我们从原来的跟跑到并跑,现在某些领域已经开始领跑学科的前沿方向。

随着介入技术的提升,支架越来越先进,介入手术量也越来越多:八十年代才做几十例患者,2016年,我们完成了66.6万例手术。

这个趋势还正在增加,中国的中西部城市,医疗条件相对落后,现在介入手术量也急剧增加。原来心肌梗死主要发生在6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但现在,三四十岁甚至二十几岁就可能发生心肌梗死。

分析一下即可知道,学会成立的40年,恰好也和中国改革开放40年吻合,技术发展了,生活水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疾病谱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40年前,很少听说心肌梗死、冠心病、由缺血导致的脑中风。但根据最新的2016年中国心血管报告,我们发现每死亡两个人中几乎就有一个是心脑血管疾病,这让国家和社会医疗健康层面面临巨大挑战。

作为医生,我们追求的不仅仅是为了放一个支架,放一个起搏器或是单纯治疗一个高血压,更需要回顾做医生的初心——医生追求的是高质量的生命,是在大众吃好住好的同时还要想办法让人们活得更有尊严更有质量,而不是几十年躺在病床上,要别人照顾。

中国心血管疾病的爆发,与危险因素没有控制好有非常密切的关系。作为心血管医生,以后应该把工作的重心前移或者上移,把预防做好,让我们有质量的生命更加延长。

因此在今年的年会上,除了给几位德高望重的老师报告40年喜人的成果以外,我们也希望把心血管疾病的治疗成果、治疗理念转到防治上,转到疾病的上游,重大疾病的发展方面。

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像习总书记提到的,让每一个人享受到改革所带来的红利。改革带来的红利是什么?不光你住得好,吃得好,更重要的是有一个高质量的健康的生活,健康人生。

学会将对大众的健康教育也放在首位。去年年会上我们和健康时报联合举办了消除“胆固醇谣言”活动,在这基础上,今年学会又特别联合健康时报启动了专门针对心血管病领域的融媒体平台“直通心血管”,共同策划了中国第一档垂直针对广大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科普视频节目“心脏专列”,整个心血管病学分会的专家都是这个融媒体平台的医学后盾。

我们的信念是,医媒联手,把心血管健康理念传播到底!

您尚未登录!登陆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信阳新闻网立场。

最新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