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2000余民警一村一警为民守平安

2014-12-31 来源:法制日报

   河南省信阳市是山区、老区,全市每年约有300万人外出务工,造成一部分乡村成为“空巢”村。为解除务工人员的后顾之忧,信阳警方推出“一村一警”工程,将2250个警务工作站建在村民房屋旁边,市、县两级机关2000余名民警入驻工作站,当百姓的“好邻居”。

  “又闻百姓呼噜声,又站星夜那班岗”。这是警务工作站建成后驻站民警的真实写照。然而,民警驻站后,应该怎样为百姓站好“岗”,该局借助广播村村通,及时在警务工作站开通“治安预报”,实行“一站一报”,取得良好效果。

  11月15日,时针刚指向晚上6点10分,在离县城60公里的新县卡房乡街道,村民们就早早地坐在刚架设好的“大喇叭”下面,泡一壶热茶,烫一壶烧酒,就着几碟小咸菜,乐兹兹地谈论着当晚即将开播的“治安预报”内容。

  信阳地处大别山腹地,辖区山高林密,村民居住分散,交通十分不便。因此,“一村一警”工程开始后,信阳警方与广播、通讯等部门联手,开通了治安预报。驻站民警在每天对辖区内发生的各种案事件进行播报基础上,对某个时期易发的案件进行综合分析,并提出预防措施,使村民们通过“治安预报”,及时了解到一个阶段的社会治安形势,同时根据公安机关提供的对策,适时进行防范。

  “有了民警工作站,又有治安预报,我就是觉得很好,很安全!”提起“一站一报”,新县千斤乡余冲村村民张林满脸激动。没有建工作站前,他承包的山林每天都被盗,派出所民警三天两头来,帮他分析原因,并组建护林队,成效都不明显,管住今天管不住明天。派出所民警也感到很头疼。“一村一警”工程开始后,派出所所长简春霞高兴地拿着建设意见,直接找到张林,要求将工作站建在林场与村庄交界处。同时,简春霞又协调乡里,专门牵了一条广播专线,每天对周边村庄进行法律知识宣传。“这不,已经一个月没有发生盗窃事件了。”张林说。

  在农村,基本上都是田相连地搭界,无论事情大小,只要群众反映上来了,警务工作站的民警都会及时处理,并择期通过“小广播”释法说理。今年以来,全市警务工作站“小广播”共调处各类矛盾纠纷达157起。对特困群众,民警将其确定为日常工作中的“联系点”“关系户”,适时在“小广播”中呼吁全体村民提供救助。

  在解决村民难题上,警务工作站推出民警代办、代送活动。驻站民警对每项便民、利民措施进一步细化、深化基础上,将联系电话喷涂在全村显著位置,在“小广播”里公布预约电话,将办事项目、手续、程序、时限以及代理人等全部公开,让村民对是否可以办、谁办理、多长时间办结一目了然。据统计,仅此一项,全市2250个警务工作站每年可为辖区村民节约费用150万余元。

  “一站一报”成为信阳公安机关稳定广大山区治安、密切警民关系的名片。运行以来,克服了深山区交通不便、不利宣传的实际困难,增强了村民法治观念,提高了人民群众的安全防范意识和参与社会治安的能力。

您尚未登录!登陆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信阳新闻网立场。

最新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