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设环保区“除臭” 违规车入内罚款

2016-05-28 来源:法制晚报


    法制晚报讯(记者 黎史翔)随着人类科技的进步,污染的源头和表现形式也在随之变化。近期,在日本、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德国和智利等都先后出现了光化学烟雾,它最直观的表现就是大气中烟雾弥漫,能见度显著降低,而光化学烟雾的一大组成部分就是臭氧污染。
《法制晚报》记者今晨采访了美国环境保护局主管臭氧等大气治理的发言人,他向记者解答了臭氧的形成方式和美国治理措施:制定“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并打破地域界限,把各州、地方联合起来保护空气质量。
此外,英国、德国和欧盟也面临这类污染,他们的应对举措多种多样,例如英国的控车措施、德国的立法规定以及欧盟通过数据统计来进行调控等等。
臭氧形成
汽车、化工所产生废气  与阳光发生反应


美国环境保护局(简称EPA)媒体关系办公室主管臭氧等大气治理的发言人伊内斯塔·琼斯今晨接受了法晚记者采访,详细解答了臭氧形成的原因、美国控制和解决臭氧污染问题所采取的措施、在治理臭氧污染中所遇到的困难以及取得的成就。
据伊内斯塔介绍,美国臭氧污染最严重的时期是在上世纪80年代,尤其是在1988年,全美平均8小时户外臭氧水平达到了过去35年以来的最高水平。
伊内斯塔告诉记者,臭氧是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在阳光下发生反应后形成的二次污染物。发电厂、汽车、卡车等都是氮氧化物排放的来源。而化学制造、石油加工、天然气生产则是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排放的来源。他说,在炎热的夏季,不流动空气的聚集也使得臭氧更容易形成。
那么,相比于PM2.5等细颗粒物的污染,控制和处理臭氧污染是否更加困难?伊内斯塔表示,臭氧和PM2.5都是让美国人感到担忧、又普遍存在的污染物,两者在解决上都非常具有挑战性,因为二者中的重要部分都是“二次合成”的。
伊内斯塔说,细颗粒物污染与臭氧污染都不是直接来源于排放,而是其他一些排放物在空气中发生化学反应之后形成的,所以这些排放物被称为“前体物质”,例如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就是臭氧和颗粒物的前体物质。
美国
治理
设定空气质量标准
政府、社区合力保护
“尽管面临挑战,但是在控制污染上美国取得了重大的进步”,伊内斯塔说。他向法晚记者介绍了美国控制和解决臭氧污染所采取的措施,即通过EPA、各个州、当地政府和社区间合作来保护空气质量。他表示,EPA制定了针对六大普遍污染物的“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这其中就包括臭氧,并且为了保护公众健康和环境,该标准中设定了在室外空气中臭氧含量的允许最高值。
伊内斯塔介绍说,除此之外,还要根据《清洁空气法案》EPA必须每五年评估这些标准,决定是否这些标准需要进行更新。EPA最新更新的臭氧标准是在2015年10月份制定的,现在的标准是平均户外臭氧8小时的浓度最大值不超过70ppb(浓度单位)。
在EPA对空气质量标准进行发布或是修订后,会根据当地的空气质量,EPA将指明哪些区域达到了这一标准,哪些区域没有达到这一标准。“未达标区域”将会被要求提交他们对于如何降低污染物排放以达到标准所进行的具体规划,并且有具体的“达标日期”。
“此外,美国联邦和各个州的规定将会帮助区域达到这些标准。”伊内斯塔说,“例如,联邦政府的相关规定帮助了降低组成臭氧的污染物的排放,这些措施包括了降低汽车、发动机和燃料、电力工厂、工业处理过程等来源的排放。”
伊内斯塔对记者说,治理臭氧和其他污染物首先要认识到的就是,这些污染物可以传播到很大的范围,进而影响很大区域内的城市中人们的健康。
他说,“在美国,我们处理这一问题是通过多个州的多个治理项目来降低导致臭氧的空气污染,此外,我们还在纽约、费城、芝加哥、亚特兰大这样的城市采取举措降低臭氧,以便使人们呼吸到更为清洁的空气。”


据记者了解,美国目前采取区域环境管理框架,打破州的界限,依据地理和社会经济,将全国划分成十个大的地理区域,设立区域办公室进行统一管理。环保机构有权进行立法、执法、处罚,并通过强制执行手段和监控、技术改进等相结合的方式协调开展工作。
英国
控车
给新车装净化器
控制市内私家车流量
法晚记者整理发现,在应对光化学烟雾的污染过程中,英国最开始是对能源结构进行调整,之后又采取多种手段加强机动车污染防治。
世界上首部环境空气污染防治法律《清洁空气法》于1956年在英国出台,该法对传统能源结构进行了调整,要求关闭伦敦市内所有的燃煤发电厂,同时在一些地方建立了无烟区。政府又积极鼓励重工业和发电厂进行搬迁改造,同时大力实施冬季集中供暖,取缔了传统的炉灶。
上世纪80年代后,交通污染取代工业污染成为伦敦空气质量的首要威胁,数量持续增加的汽车取代燃煤成为英国大气的主要污染源。汽车尾气等在阳光中的紫外线作用下发生复杂的光化学反应,产生以臭氧为主的多种二次污染物。为了有效遏制汽车尾气的污染,英国政府在1993年要求新车必须安装尾气净化装置,控制氮氧化物的排放。


伦敦有着强大的公共交通系统,有地下铁、城市火车、港区轻轨和几百条公交线路供人们选择。并且,英国一直致力于控制市区内的汽车数量,在2003年更是用收取交通堵塞费的手段限制私家车进入市区。伦敦正计划在今后20年里,把伦敦的私家车流量减少9%。此外,政府通过减免停车费用和汽车使用税以及高额的返利,大力推动新能源汽车的使用,有效控制了机动车尾气污染。
德国
立法
企业装过滤装置
违规车进环保区要罚款
据记者了解,联邦德国在1974年出台了《联邦污染防治法》,主要对大型的工业企业进行约束,为其制定排放标准。根据该法规定,现有企业要在一定时间内加装过滤装置,达到排放标准,新成立企业在申请时就必须严格遵守该法律的规定。
随着时间推移,法规针对的排放标准也在不断完善。20世纪60年代主要针对烟尘和粗尘,到了70年代和80年代,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成为主要控制对象,而对臭氧的重视则是从90年代中期才逐渐体现出来的。
德国联邦政府和各州也针对法规,制订了上百个符合各自地方实际情况的清洁空气行动计划。柏林等汽车尾气污染比较严重的城市从2008年开始设立了“环保区”。只有尾气排放达到标准,贴有环保部门所颁发的环保标志的汽车才能在环保区内行驶,环保标志又被分为红、黄、绿三种颜色。
2010年起,“环保区”内只允许绿色标志车辆行驶,但摩托车、救护车、消防车、警车等不在此列。一名柏林司机说:“如果非绿标车辆进入‘环保区’,将被罚款80欧元(1欧元约合人民币7.3元)。”
欧盟
监测
设立586个站点
每小时报告臭氧平均值
“污染无国界”是欧盟国家逐渐达成的一项共识。近年来,欧盟通过法律规定,当欧盟成员国臭氧污染达到一定程度时必须向欧盟报告。每年10月31日前,欧盟成员国还得把夏天的臭氧污染情况进行汇总统一通报,以预测这些数值长期以来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法晚记者统计发现,为了加强地面臭氧污染监测,欧盟环保局在欧洲大陆设立了586个地面臭氧监测站,分布在农村、城乡接合部和城市市区。每个臭氧监测站都会向欧盟环保局哥本哈根的计算机中心报告每小时的地面臭氧平均值,数据经过加工后会转化为网上的可读信息。
在加强地面臭氧污染监测的同时,欧盟还加强了对形成臭氧前体物质排放量的统计和监测。目前,欧盟各成员国必须每年向欧盟环保局报告臭氧前体物质的排放量,并确保上述污染物的排放量不超过欧盟确定的目标值。
文/记者 黎史翔  制图/廖元


您尚未登录!登陆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信阳新闻网立场。

最新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