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隆成功 寨卡“减毒”?

2016-05-22 来源:法制晚报


   法制晚报讯(记者 黎史翔) 近日,美国得克萨斯大学华人科学家史佩勇研究组成功克隆出寨卡病毒,这项成果有助加速寨卡疫苗的研发。
  根据研究人员在新一期美国《细胞宿主与寄生体》杂志上发表的报告,他们选取了2010年分离自柬埔寨的毒株进行克隆。根据其基因组序列,先把病毒基因组分成5个片段,然后分别克隆这些片段,再将克隆产物组装成一个完整的病毒基因组,接着把克隆的基因组通过分子生物学的方法导入细胞,从而获得克隆的病毒。
  小鼠实验显示,克隆病毒可以导致小鼠患病,它们会出现一些神经系统疾病的症状,这跟寨卡病毒可以引起人类的神经系统疾病类似。研究人员还做了克隆病毒的蚊子传播实验。结果显示,克隆病毒有着类似于母系病毒的传播效率。


  这一研究意义何在?离寨卡疫苗研发还有多远?对此,史佩勇接受《法制晚报》记者专访时表示,成功克隆出寨卡病毒,就能以任何形式改变这一病毒。可将病毒有害的、导致人体患病的部分去掉,达到“减毒”的目的。这一研究成果将加速这一疫苗的研发。
  克隆病毒
  可将寨卡“减毒”  有助疫苗生产
  《法制晚报》(以下简称法晚):什么时候开始这一研究的?
  史佩勇:其实,是从去年年底,今年年初才开始做这一课题。因为去年年底寨卡病毒蔓延得很快,上百万人被感染,所以也引起了我们的关注。我们觉得需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重大的问题,其中从病毒学来说的话,就是对病毒株的克隆问题。
  法晚:克隆出寨卡病毒意味着什么?

 美国得克萨斯大学华人科学家史佩勇
  史佩勇:研究这一问题的意义就是,成功克隆出寨卡病毒后能以任何形式改变这一病毒,例如在试管里就能生产出这一病毒,进而改变其基因任何一个部位,从而进行研究,这是我们最主要的一个研究目标。
  做到这一步,我们就可以做很多事情,比如说可以把病毒有害的、导致人体患病的部分去掉,达到“减毒”的目的。此后,就可以对这一“减毒”的病毒生产和制造。这很显然是生产疫苗很有效的方法。
  法晚:整个研究过程中有没有遇到难题?
  史佩勇:我是7个月前才从诺华制药公司回到美国得克萨斯大学。在这一过程中,实验室也刚起步。当时可以说是一边建实验室,一边和别的课题组竞争,因为这是一个重要的项目,所以我们都非常高兴能够第一个将这一课题做出来。
  就客观条件来说,我们在研究过程中并没有遇到任何困难,因为这已经不是我们第一次做类似的病毒克隆。1999年爆发在美国的西尼罗河病毒,我们课题组当时也是第一个成功克隆出西尼罗河病毒。
  我们团队的这项技术,在整个世界范围都是处于领先地位的。所以此次克隆寨卡病毒并没有碰到大难题,很顺利地就进行下来了。
  加强防范
  重点监测从疫情国返回人员
  从源头上控制住
  法晚:你们与中国的一些课题组展开了合作?
  史佩勇:在这方面,我们与中国的合作都很广泛,比如我现在在清华进行访问。我们也希望能跟清华生命科学医学院,有进一步的合作。
  此外,因为寨卡病毒主要通过蚊虫传染,所以研究蚊子传染这方面,也在和清华和其他单位进行合作。
  法晚:近日北京报告首例输入性寨卡病毒病例,对于这一病毒怎样防范?
  史佩勇:防范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现在必须要在“火还未燃起来之前,从源头上控制住。”要从现在就开始进行防范措施。
  首先,需要对从疫情国家回来的人进行重点防范,加强检测,因为80%的人感染了该病毒后并没有任何症状。这是比较难对付的问题。
  其次,病毒除了蚊子传播,还会通过性传播,分泌物中都会存在病毒,比如尿液、唾液,这些都可能成为传播的途径。所以防范寨卡病毒感染,重点还是需要对从疫情国家回来的人进行防范。
  疫苗研发
  导致小头症原因尚未摸清  “减毒”疫苗安全性需研究
  法晚:这一研究对寨卡病毒有哪些深入的发现?
  史佩勇:此次研究结果具有很重要的意义。首先,从实际应用来说,寨卡病毒本身肯定有很多东西是会引起疾病的。因此,把那些导致疾病的部分去掉,这一“减毒过程”有可能成为疫苗。其次就是,对整个病毒感染的机制有了实验的手段,比如哪个部分可以“减毒”,就能通过研究其机制来最终实现。
  法晚:目前研究寨卡病毒疫苗还有什么没攻克的难题?
  史佩勇:因为寨卡病毒被证明会导致小头症,这是比较特别的症状。其他类似病毒,比如登革热、西尼罗河病毒,甚至是日本脑炎,这些都是一个家族里类似的病毒,但是这些病毒并不导致小头症。
  目前什么东西和什么机制导致小头症还不得而知。所以,需要进一步研究小头症问题。而“减毒”疫苗是不是有可能会导致小头症,由于其致病机制尚不清楚,所以不知道要从病毒的哪个方面来进行“减毒”,从而避免导致小头症。
  小头症只不过是寨卡病毒致病的一个表现,此外寨卡病毒还会导致其他症状出现,例如神经系统损坏瘫痪等。而寨卡病毒里的哪些东西引起了神经系统破坏,现在也还不得而知。
  所以,疫苗需要进一步研究,避免导致上述问题出现副作用。这一点就是还不明朗的问题,需要进一步对疫苗的安全性进行研究。


  法晚:依照现有的研究结果,寨卡病毒疫苗最快何时能够研发出来?
  史佩勇:这得看具体是什么类型的疫苗。有的疫苗比如像灭活疫苗,或者把病毒某个部分(蛋白)抽取出来,这类型的疫苗应该会比较快进入到临床中。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就已经宣布,大概今年下半年就可以进入到人体临床一期实验。但是这一类型疫苗的有效性和持续性可能都比较差。
  还有一种疫苗,也就是上述所说的“减毒”疫苗,可能保护效应等会好很多。但是这类疫苗是活疫苗,所以在安全性上需要更多的时间。而我们此次研究主要是针对“减毒”疫苗。这一研究成果将加速这一疫苗的研发。
  文/记者 黎史翔
  制图/廖元


您尚未登录!登陆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信阳新闻网立场。

最新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