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2016年儿童用药安全调查报告》显示,在中国6000多家制药企业中,专业的儿童用药制造商仅10余家,占比约为0.17%;3600多个成人处方药相对应的是,儿童专用药仅有60多种,不足1.7%;我国药品批文的总量有17.6万多条,而儿童药仅有3500多条,仅占药品批文总量的2%。
儿童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身体器官和生理功能尚未发育成熟,其药品的使用与成人也有很大差别,用药需要“量身定制”。然而,在当前的现实中,我们面临的却是这样一个尴尬的现实——我国绝大多数药品没有“儿童版”,儿童“用药靠掰、剂量靠猜”的现状长期无法得到改善。
中国政法大学医药法律与伦理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卫生法学会常务理事刘炫麟一直关注和参与儿童安全用药立法工作。“长久以来,不管是我国的《药品管理法》及其条例还是《药品注册管理办法》,从法律法规层面都没有对儿童用药进行专门的规定,也没有针对这一特殊群体提出特殊保护。”但是,随着社会和国家对于儿童药的关注日益强烈,国家和相关部委密集出台政策,重点支持儿童药研发,鼓励仿制短缺药和儿童药,对儿童药项目提供专项资金支持等。并且,随着“二孩政策”实施,儿童医药市场的发展空间变得更大更广。国内不少优秀企业都在积极响应国家倡导的“发挥中医药在儿科重大疾病、疑难重症诊疗方面的作用”,强化企业在中医药研发领域的领先优势,提升儿科中药品种的研发生产。例如,贝参药业与同济医科大学药物研究所、上海中医药大学建立战略合作关系,进行产品技术开发和研制等;康芝药业率先成立了以儿童药为主要研究方向的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达因药业先后获批筹建了山东省儿童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儿童药物制剂工程实验室等,建立了完整的儿童用药体系。
此外,儿童用药不仅要考虑疗效,让疼痛作为特殊群体,还要考虑药品的口感、服用方便等很多特殊要求。江中药业将喷雾干燥技术、一步造粒技术、薄膜包衣技术等专利技术应用到儿童装江中健胃消食片上,不仅优化了工艺流程或工艺操作,同时大幅度的提高了产品的口感,让小朋友不会排斥服用,食用起来更方便。
解决儿童用药问题绝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简单任务,儿童用药安全中,是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我国相关政府部门、科研单位、医药企业、临床机构的全面参与和通力合作,保障儿童用药。同事家长也要承担着重要的责任,主动学习科学用药常识,减少用药不当对儿童健康造成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