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别山下党旗红—来自老区信阳的脱贫攻坚报告之四

2017-08-01 来源:河南日报

选派1016名党员干部任驻村第一书记,一个支部一堡垒,铆在扶贫第一线;121支驻村帮扶队结对帮扶121个贫困村,一支队伍一面旗,冲锋陷阵勇争先。

全市26万党员干部人人有任务,36万贫困人口户户有人包,一个党员一团火,手拉手儿暖心田……

致富有了“主心骨”

光山县方洼村原是全县典型贫困村和软弱涣散村,2015年8月,原任村支书兼村主任因病去世,各项工作陷入涣散状态。

“给钱给物,不如建个好支部”。8月26日,中直机关驻村帮扶干部郭伟立、县派驻村第一书记徐开春进村后,首先从建强村“两委”班子入手,群众基础好、个人威信高、率先致了富的李信远、吴开华被选为新的村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

从此,“走读”村干部没了,村里成立了脱贫攻坚指挥部,每周召开工作例会,配套完善了便民服务中心、党员活动室,村干部每天值守,群众办事方便了,鲜红的党旗在方洼村部高高飘扬。

围绕“房前屋后一亩茶,一塘肥鱼一群鸭”的发展思路,方洼村很快找准了致富方向:通过免费提供就业培训,加大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发挥蓝天集团等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壮大茶叶、油茶、玫瑰等特色产业,鼓励村民流转土地办起家庭农场和专业合作社,推行“互联网+扶贫”模式,引进村淘项目,助销特色农产品等多种举措,帮助贫困群众增收。

李信远当上村支书仅一年瘦了11斤,吴开华本来家已搬到信阳市区,为了彻底改变家乡贫穷落后面貌,又毅然回到方洼带领群众脱贫致富。

近年来,信阳坚持抓党建促脱贫,先后选派1016名党员干部到党组织软弱涣散村、建档立卡贫困村和艾滋病防治帮扶重点村任第一书记,大力实施“严乡强村育新计划”,选好配强农村致富“带头人”,全市已有190个贫困村实现整村脱贫,254个软弱涣散村党组织完成转化升级。

信阳市委书记乔新江说:“第一书记就是飘扬在最基层的党旗,是老百姓能看得见的党!”

孤寡有了“暖心人”

2015年9月,新县博物馆讲解员宋晓敏,在丈夫李勇派到卡房乡胡河村任第一书记一年多后,也被下派到八里畈镇郑坳村任第一书记。

“当时一点心理准备都没有,女儿刚上幼儿园,而且我几乎没在农村工作生活过。”满脸阳光的宋晓敏丝毫不回避当时的退缩。

从此,4岁女儿少了爸爸妈妈的陪伴,胡河、郑坳的乡亲们却多了一个“好儿子”“好女儿”。

郑坳村70多岁的李敦福儿子过世早,儿媳妇带着2个孙子1个孙女去了郑州。家里大事小情都让人捎信找“小宋书记”。乡亲们不管谁家有了困难,也都爱找这两位说话温和、办事利索、手脚勤快的“城里娃”。

“村支部坚强了,党员干部带头了,老弱病残有人管了,群众的日子就好过了。”信阳市委组织部部长赵建玲坦言,我们的目的是打造一支永远不走的党的“驻村工作队”。

解难有了“消防员”

“吴书记,你要不把体检卡让给我,你就不会累住院了。”7月5日,光山县晏河乡付店村贫困户王世绵,拉着正躺在医院病床上的驻村第一书记吴蕊的手,哭开了。

7月2日清晨,因连续加班奋战,县公用事业局派驻付店村的吴蕊突感腹部疼痛难忍,被紧急送到医院,确诊为劳累过度引发的急性阑尾炎,建议手术治疗。

消息传开后,付店村干部群众炸锅了,都抢着要去看望他们喜欢的“黄毛丫头小吴书记”。

自己身体不好,还把体检卡让给贫困户;贫困孩子因困难辍学,她自掏腰包把孩子送回学校;贫困户买不起种子化肥,她用工资卡去银行担保贷款……她被乡亲们称为“消防员”。

信阳,有太多像吴蕊这样被称为“消防员”的扶贫干部。潢川县工信委驻隆古乡冯楼村第一书记黄士成因劳累过度突发急性胰腺炎,被强送到医院急救捡回一命,刚出院就带病重返村里;平桥区公路局驻胡店乡易湾村第一书记刘金龙妻子突发急性胃出血住进重症监护室,几天后他才匆忙赶到医院又匆忙离去;信阳市民宗委驻罗山县灵山镇檀墩村第一书记朱玲忘记儿子生日却记得给贫困孩子送去书和新衣服……

您尚未登录!登陆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信阳新闻网立场。

最新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