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新闻网
触屏版
首页
信阳
河南
国内
国际
茶节快报
县区
评论
教育
财经
法制
健康
房产
汽车
旅游
美食
数码
婚嫁
消费
家居
视频
外媒看信阳
专题
信阳日报
信阳晚报
【扫墓】
【扫墓】祭祖扫墓是清明节最重要的习俗,清明扫墓,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每年清明,人们都会身着素衣,去山中或者墓园探望过世的亲人。他们铲除杂草,清洁墓碑,放上供品,于坟前上香祷祝,燃纸钱金锭,或简单地献上一捧花,低声细诉对亲人的思念。
【植树】
【植树】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因此,自古以来,我国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植树风俗一直流传至今。1979年,人大常委会规定,每年三月十二日为我国植树节,这对动员全国各族人民积极开展绿化祖国活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蹴鞠】
【蹴鞠】清明节的各项户外活动在祭奠追思的感伤之余,还融合了欢乐赏春的气氛,“蹴鞠”就是其中之一。蹴鞠是现在足球的前身,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相传蹴鞠早于商代已有,战国时期流入民间,至汉代更成了军中用以练身习武,并列于兵书。
【荡秋千】
【荡秋千】秋千最早叫“千秋”,古时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拴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荡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至今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
【放风筝】
【放风筝】放风筝是清明节人们最喜爱的活动之一。古人相信若某人生病可将其病况写或画于扎制的风筝上,用线系着风筝在空中放飞,飞至高空拉线剪断,疾病灾难便会随着风筝一起飞走。后来,风筝亦逐渐发展成广为流行的郊游娱乐活动。
【踏青】
【踏青】又叫春游,古时叫探春、寻春等。四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
【插柳】
【插柳】清明节是杨柳发芽抽绿的时间,民间有折柳、戴柳、插柳的习俗。人们踏青时顺手折下几枝柳条,或拿在手中把玩,或编成帽子戴在头上,或回家插在门楣、屋檐上,有祈福辟邪之效。今天看来,随意折取柳枝是对树木的一种损害,是不宜提倡的。
清明节由来
清明是我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由于二十四节气比较客观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气温、降雨、物候等方面的变化,所以古代劳动人民用它安排农事活动。《淮南子·天文训》云:“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按《岁时百问》的说法:“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可见这个节气与农业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
点击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