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灵山水 毓秀罗山

2016-10-29 来源:信阳新闻网-信阳日报

灵秀高寨

近年来,罗山县在美丽乡村建设上,通过持续投入、精心设计、强力推进,重点建设了55个美丽乡村试点村,初步形成了以灵山镇、铁铺镇为中心的美丽乡村示范带,涌现出了一批特色乡村,比如古风何冲、水美鱼台、水岸董桥、秀美徐寨、活力双楼等。其中,灵山村被评为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村和河南省首批美丽宜居示范村;何家冲村被评为信阳市“十佳美丽乡村”。灵山镇、铁铺镇被确定为河南省美丽宜居乡镇,尤店乡钓鱼台村、灵山风景区管理局灵山村、铁铺镇何家冲村、灵山镇董桥村、竹竿镇胡大塘村、楠杆镇田堰村、青山镇冲口村等7个村被确定为河南省美丽宜居乡村试点村;竹竿镇和彭新镇被确定为市级美丽宜居乡镇,莽张村、徐寨村、万河村、杨店村被确定为市级美丽宜居乡村试点村。

春暖花开

——树立工作理念。在建设中,罗山县始终把“要把农村建设得更像农村,把规划建成后像没有规划”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工作理念,依据不同区位特点、建筑特色、产业传统,在保留农民群众需要和农村居住功能的基础上,让农村元素、乡村特色和文化内涵进一步凸显。通过发挥乡村特色,初步形成了“你有山水优势,我有文化底蕴,他有产业发展”的良好局面。

春意盎然

——做好建设规划。坚持规划先行,因地制宜,一村一策,体现出历史的传承性、发展的动态性和农民的主体性。根据村庄、土地、产业、公共服务和生态规划五规合一的要求,将建设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农业和旅游业发展规划、文化特色产业规划相衔接,有序推进。按照集中投入、量力而为、分批实施的思路,制定出近期、中期和长期建设规划,分步骤、分阶段实施,逐步配套完善。对于像何家冲村和董桥村有省财政“一事一议”美丽乡村建设项目支持的村庄,罗山县按照项目要求,结合当地乡村特色,每一个节点都是实事求是,充分论证,不贪大求洋,不盲目、不随意。对县级试点村建设,县乡村三级结合实际、认真谋划,比如路该怎么修、塘该怎么整、公厕和垃圾屋建在哪里最合适、文化内涵该怎么体现、产业结构如何调整等,尽量避免重复建设或因规划设计不合理而影响到村庄的整体美观。

秀美老寨

——坚持“三个结合”。在环境整治的基础上,实施安全饮水、道路硬化、基础绿化、河塘清淤等基础建设工作,推进村庄公共活动场地、休闲健身场地建设,满足村民日常需求,根据村庄的实际情况,坚持做到“三个结合”:

一是结合传统乡土文化。传统乡土文化是根植于本地产生和存在的一种民间文化,具有极强的地域性,是一种非常宝贵的不可再生资源,是历史遗存最为丰富的一部分,见证了历史的变迁。主要包括古村落、古民居、古祠堂、古寺庙、古树、古塘、古井以及习俗、节日、信仰、行业和历史积淀等。罗山县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非常丰富,有宗教文化、红色文化、古道文化、茶文化,还有皮影、剪纸、民歌等一些非物质文化。比如何家冲村是国家确定重点建设的红色旅游点、首批传统村落保护单位;董桥村位于董寨鸟类自然保护区内,被誉为“观鸟胜地”,每年来此观鸟的国内外游客络绎不绝。该县通过突出地域文化、人文传统,开展“豫南民居”改造,着力打造生态旅游点和特色村。

花香原野

二是结合农业结构调整。充分发挥罗山农业发展的优势,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延伸特色农业产业链,加快实施农业产业化集群培育工程,大力发展粮油、蔬菜、茶叶、水产养殖、花卉苗木等特色农业,建设一批无公害、绿色、有机和地理标志认证农产品基地,培育壮大一批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确保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同时,大力实行观光、采摘农业和林业,引导乡村游,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发展动力和后劲。比如尤店乡双楼村以“产业富民、活力双楼”为主题,依托农业种植优势,将美丽乡村与农业产业化发展结合起来,实施土地流转,引进农业企业,扩大种植规模,发展农业科技,提高产品质量,做精现代农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十分显著。

三是结合文化旅游发展。以灵山旅游风景区和何家冲红色旅游景区为支点,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进一步延伸旅游链条,串成一条“精品旅游带”。积极吸引民间资本参与建设,丰富发展内涵,挖掘乡土文化,逐步形成“农家乐、民俗村、休闲山庄”等形式多样、功能多元、特色各异的休闲商业模式,着力拓展以“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干农家活、买农家货、享农家乐”为主要内容的乡村观光旅游,促进农民增收,带动农村发展,建设 “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

您尚未登录!登陆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信阳新闻网立场。

最新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