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垃圾不落地”成为文明标配

2020-07-31 来源:信阳晚报

编者按:街头巷尾,每一件细碎小事都是关乎百姓生活的大事,每一位市民的言行举止都是城市文明的表情和符号。文明是一个城市内在的灵魂。近年来,信阳市全力以赴提升城市品位,改善居民生活环境,广大市民也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与这座城市一起向全国文明城市的目标迈进。

即日起,本报推出“文明与我同行”系列报道,梳理盘点发生在你我身边的生活细节,让大家共同感受文明的力量。


本报记者 程 云

车水马龙、熙熙攘攘的火车站广场、胜利路步行街、八一路步行街附近,以及人流量较大的东方红大道、中山路等路段,身着工作服的环卫工人们在路上巡回捡扫,路面整体都很整洁,偶尔会看到零星纸屑或烟头等垃圾,环卫工人们便及时将其扫起倒进就近垃圾桶。

信阳市的街道现在比以前干净太多了,尤其最近这两年变化比较大,我感觉可能就是因为开展文明城市创建后带给人们观念上的改变。我现在抽完的烟蒂也不好意思随手乱丢了,平常也养成了有垃圾扔进垃圾桶的习惯。”家住平桥的出租车司机朱先生告诉记者,在他的印象里,以前街上随手扔垃圾的现象随处可见,地面上烟头、纸屑、随手接又随手扔的各种宣传单,环卫工人要一遍又一遍地从街头扫到街尾,再从街尾扫到街头。“走在干净的街道上,心里都觉得很舒坦,尤其是有时候拉到外地来的乘客,聊起咱们的城市,心里会有自豪感。”朱先生说。

“这几年信阳人的素质普遍提高了不少,大家都很自觉,乱扔垃圾的人几乎没有了。尤其是小学生,看到路上有垃圾还会主动捡起来扔到垃圾桶。”7月30日下午,负责中心城区解放路路段的环卫工人李阿姨告诉记者,她负责的这一路段落地垃圾少了很多,偶尔会有一些碎纸屑,但比较显眼的餐巾纸、宣传页、果皮等垃圾几乎没有。

李阿姨告诉记者,自从创建文明城市以来,随着路边各种设施的完善,比如街上垃圾桶增多,走几步就会有垃圾桶,还有各种管理规定的公布,沿街的店铺也特别注重各自门前的卫生,不像以前那样随意倾倒垃圾。

垃圾不落地,是一种习惯,更是文明的标志。它让我们看到了政府引导、市民自觉,也看到了这座城市的进步。当“垃圾不落地”成为文明标配,我们应当为每一位热爱文明并积极践行的市民点赞。


您尚未登录!登陆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信阳新闻网立场。

最新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