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勇
近日,全省困境儿童心理健康关爱服务工作推进会召开。会上,我市以《织密心育防护网 温暖儿童成长路》为题,就困境儿童心理健康服务方面的实践探索作典型发言。
近年来,我市聚焦困境儿童心理健康需求,坚持“机构内提质+社会面拓展”双线并行,通过打造关爱“避风港”、共建服务“连心桥”、打好保障“组合拳”,推动心理关爱服务从“兜底保障”向“精准赋能”升级,全力守护困境儿童健康成长。
聚焦机构儿童,打造心理关爱“避风港”。针对儿童福利机构集中养育儿童个性化需求,配强专业力量,创新服务形式。一方面,通过招聘心理咨询专业毕业生、设立心理咨询室、与专业机构建立合作机制,2024年累计完成福利机构内儿童心理健康筛查100余人次,开展团体辅导11场、个案服务64人次;2025年深化“一对一”深度干预,已开展团体辅导28场,覆盖350人次,个案服务199人次,服务质效显著提升。另一方面,以文化浸润滋养心灵,常态化开展主题生日会和户外研学、夏令营等活动,组织孩子们走进科技馆、城市书屋,通过文艺汇演、社会实践搭建展示平台,助力儿童拓宽视野、融入集体,持续增强社会适应能力。
关注社会儿童,共建心理关爱“连心桥”。倾力打造“护童有信·阳光成长”品牌,精准延伸社会面服务。针对服刑在押人员子女等特殊群体,全市民政部门联合司法社工开展家庭随访、心理疏导及学业、生活帮扶,2022年以来,累计服务78名孩子。面向更广泛的困境群体,投入未成年人保护资金购买专业服务,提供心理筛查、课业辅导等12类36项服务。2024年,服务市中心城区297名困境儿童、400名留守儿童。2025年,聚焦罗山、淮滨等4个县域未成年人保护中心,构建市级统筹、县域联动格局,目前已入户探访841人,评估建档492例,锁定重点关注对象40例,服务覆盖面持续扩大。
强化支撑保障,打好服务“组合拳”。着力锻造专业队伍,常态化开展儿童督导员、儿童主任业务培训,提升心理识别、沟通等能力,建强市、县、乡、村四级探访网络,确保精准对接需求。培育社工力量,通过孵化培训、项目合作支持社会组织参与,鼓励开发心理评估、行为矫正等深度服务项目,并加强绩效评估,推动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专业运作”的工作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