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日报全媒体记者 马迎春
“我们刚刚在挨家挨户向市区商户宣传疫情防控相关知识……”昨日,记者采访市财政局后勤水电维修工、信阳公益志愿者协会志愿者黄琪龙时,他告诉记者。
记者看到,黄琪龙的双手粗糙且布满伤痕。“左手是2012年救火时烧伤的,这几道口子是修水管时不小心割伤的……”黄琪龙介绍道。
今年47岁的黄琪龙是市财政局后勤处一名特殊的水电维修工。说他特殊,是因为他的多重身份:他不仅是24小时随叫随到的“水电管家”,还是社区孤寡老人、空巢老人的“好儿子”,是周围人口口相传的“活雷锋”;说他特殊,是因为他荣誉等身:“河南省岗位学雷锋标兵”“第二届最美信阳人”“信阳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
2020年,黄琪龙家庭被评为第二届信阳市文明家庭,这是继该家庭被评为2018年度“全国最美家庭”和“河南省最美家庭”后的又一殊荣。
黄琪龙的家庭并不富裕,从2012年至今,他们一家四口一直居住在市财政干部学校院内一个由澡堂改造的房屋里,家具、家电都是从旧货市场、废品回收站等地淘来的。两个孩子还在上学,妻子没有固定工作,全家只靠他一个人的微薄收入维持生活。
黄琪龙虽然收入微薄,但一家四口的名字常常出现在捐款名单上。在我市志愿者队伍中,也常常能找到黄琪龙一家人的身影。
提起黄琪龙,社区居民都会竖起大拇指。他无私地帮助需要帮助的社区居民,尤其是对于孤寡和残疾老人,他从来不收维修费,材料费也是自掏腰包。这样一做就是20余年。
“有时正吃饭,接到电话他立马放下碗赶过去。深更半夜,睡得正熟,电话一响,他拎着工具包就出了门……”提起丈夫,黄琪龙的妻子丁玲说,“他是24小时待命,还倒贴钱,尤其是对孤寡老人和残疾老人。老人们确实很不容易,我们全家都很支持他这么做。”
为何能坚持这么多年做好事呢?黄琪龙笑着说,“小时候,父亲的言传身教给我幼小的心灵播种下善的种子。父亲会些修修补补的活计,每到雨天、农闲时,远亲近邻就会拿着家里漏底的铁锅、破洞的胶鞋等来到我家,父亲总会乐呵呵地帮他们修理好,分文不收。”
丁玲告诉记者,“一直以来,我们全家不仅在思想上支持他做志愿服务,同时我和儿女们也是信阳市公益志愿者协会志愿者。每逢周末,我们全家经常一起出门做志愿服务。这样的生活既充实又能感受到满满的幸福感。”
“帮助别人是最快乐的事。今后,我将一直做下去,带动更多的人参加志愿服务活动,让更多的人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黄琪龙笑着这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