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新闻网欢迎您!

【茶香信阳】大苏山胡楼村:古刹苏山隐 茶禅一味传

2024-04-28 16:19:19 来源:信阳日报
欢迎订阅《信阳手机报》移动用户发送短信 XYSJB10658300即可开通 3元/月 不收GPRS流量费

信阳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凌云 文/图/视频

“四壁青山,满目清秀如画;一树擎天,圈圈点点文章”。这是“乌台诗案”后,苏轼途经光山县净居寺留下的千古名句。此间,这里是被他称作“吾家山”和“福乡灵境”之地。

苏1.jpg

苏轼的“自家之山”和“灵魂家园”,说的就是净居寺。

它位于光山县西南部,是佛教开宗立派最早的天台宗发源地,现属光山县大苏山国家森林公园管理区。这里种茶历史悠久,千百年来,不仅享“名山名人名寺”之美誉,更有香茗传世、福泽乡梓。

茶因寺名,寺缘茶香,茶禅一味,千古相传。作为历史上淮南茶主产区,茶圣陆羽在《茶经》中,对净居寺茶品质就有详述。矗立在大苏山净居寺旅游公路旁的巨型石刻上,记录着茶圣陆羽对光山茶的赞美:“淮南,以光州上,生光山黄土岗者,与峡州同。”而古黄头港,就是现今大苏山一带。

然而,世人皆知大苏山,不知胡楼在山间。

苏2.jpg

清代茶园

在大苏山国家森林公园管理区胡楼村的一处茶山上,乘着乡村振兴之东风、放弃在外打拼的事业而回归乡土的村党支部书记杨磊,继承了父亲的茶场。

指着脚下两垄茶树,杨磊向记者介绍:“看,这株是净居寺茶场的茶树,这株就是我们村的茶树。”此时,记者才知,论地理位置,净居寺及净居寺国有茶场都在胡楼村地界,是整个大苏山管理区的核心区。该村三面环绕着大、小苏山,村民的茶园和净居寺茶场,仅一垄之隔。

“徘徊竹溪月,空翠摇烟霏”,苏轼的佳句,穿越时空,真切再现。胡楼村汇天地之灵气,孕佛法之义理,育苏山之香茗。净居寺中,“同根三异”的千年银杏树下,曾是东坡先生读书、饮茶、参禅、悟道之地,或许正是在此,有了其“淮南茶,信阳第一”的盛赞。

江淮腹地、大别山麓,林碧水清、土沃质肥,正是山中精灵——茶树的理想生长之地。早在10多年前,产自于净居寺茶场的紫云苏山春牌信阳毛尖,就因味美韵长、香气袭人、色正汤清、回味无穷、冲泡率高,多次在全国茶叶赛事中斩获金奖。

独特的自然环境,让“一处好山水”成就了“一杯好茶”。产自胡楼村的苏山佳茗,其代表作是“紫云苏山春”系列的信阳毛尖、苏山白茶、苏山黄茶等品类。好山好水有好茶,即使是源自当地自产自销的散茶,品质普遍较高、回味甘甜。

村里上了岁数的茶农告诉记者,相传,慧思和尚在此结庵后,躬耕大苏山,劈山种茶,借茶悟道,也是那个时候茶树逐渐“由寺入村”,遍及胡楼、惠及百姓,当地有了种茶、炒茶、品茶、卖茶的传统。

苏3.jpg

净居寺紫云塔立

“但是,茶园大规模普及还是源于我们当地有情怀的企业蓝天集团。2002年,为了促进茶产业,蓝天集团发动包括胡楼村在内的周边村落群众,免费给大家发放了茶种,集中传授种茶技术,统一供给肥料,自此,村里茶园面积迅速扩大。到了我的父辈,已形成千亩规模。尤其近十几年来,我们外出学习、选育良种、科学管理、培树品牌,逐渐走上了‘以茶为媒、文旅融合’的道路。”杨磊介绍。

千年古刹,钟声悠悠;青砖佛塔,禅音袅袅;漫山翠碧,一叶流传。如今,在胡楼村,家家户户都有茶园,茶产业成为全村支柱产业。 

“双绑”促合力,“茶叶”变“产业”。胡楼村老村支书杨家智,是村里的种茶能手、制茶高手。他说:“近20年,是村里茶产业壮大的井喷期。现在,胡楼村已有生态茶园面积4000余亩(含净居寺茶场);有农业专业合作社7个,其中2个是国家级农民合作示范社,已经形成了农户绑定合作社、合作社绑定龙头企业的‘双绑’机制。全村已有大小茶叶加工厂12个,每年可生产干茶20吨以上。”

令人欣喜的是,除了种茶,胡楼还能育茶。村里培育的100亩“无性系良种繁育”茶苗基地,每年可为本村及周边县区提供优质品种的茶树苗2000万株以上,形成了涵盖“茶苗繁育、茶叶种植、鲜叶加工、成品茶销售”为一体的产业链条。全村茶产业每年收入可达1500万元以上,人均每年增收6000元以上,稳定促进富民强村,胡楼村也先后获得了“国家森林乡村”“市级文明村”“市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等荣誉。

行走在胡楼村,近处有繁茂吐翠的“清代茶园”,远处有新修建的“茶旅融合登山步道”,周边层峦叠嶂、林深景幽,耳听山间鸟声鸣翠、流水潺潺,眼观一湾碧湖、荡漾山间。百年茶树,清香扑鼻,仿佛正默默倾诉着“茶禅一味”的惊世之传。


编辑:@郑琦 投稿
  • 报晓风
  • 信阳日报微信信阳日报微信
  • 掌上信阳微信
  • 信阳日报新浪微博
  • 信阳日报腾讯微博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网友评论

验证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信阳新闻网立场。

评论列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回到顶部

工信部备案:豫ICP备09044067号

河南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01201517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编号:1910522

豫公网安备:41159002000089号

河南省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受理和处置管理办法

信阳网络辟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