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集镇:古法粉条 致富金条
欢迎订阅《信阳手机报》移动用户发送短信 XYSJB 到10658300即可开通 3元/月 不收GPRS流量费
冬日晴好的天气,在商城县余集镇各村,随处可见正在晾晒的一杆杆粗细均匀、光泽鲜亮、筋道顺滑的红薯粉条。这些粉条都是当地村民利用古法技艺手工制作而成。
在何冲村,村民余国成正在家里采用古法技艺制作手工红薯粉条。“我做红薯粉条已有三四十年,大家都认可我的手艺,说我家的红薯粉条好。”余国成话语里透着自豪。
小小粉条,是非遗传承也是致富良方。余集粉条就地取材,代代相传。余国成说,古法粉条最重要的是和粉,用温水和成的红薯粉团与红薯粉混合均匀,再将粉团放在一个大漏勺里,架在烧着热水的锅上,双手晃动漏勺漏粉,一根根粉条就会从漏勺的小孔中不断流出,散落到锅里,烫煮成形,再用筷子将一根根粗细均匀的粉条捞出,放入凉水里冷却,切断后搭在竹竿上晾晒。
经过打芡、漏粉、提粉、冷却、晾晒等流程后,红薯粉条就做成了。手工红薯粉条制作手法繁复,工序较多,还要受严苛的天气条件限制。
近年来,该镇发挥资源优势,立足产业基础,拓展销售渠道,塑造余集名片,推动红薯粉条产业向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方向发展。
余集镇农业中心主任陶维强说,今年该镇有近2000户村民种植红薯,其中近400户会制作红薯粉条,年产手工粉条约80万斤。
“以前我们的粉条都是用蛇皮袋包装,包装简陋不好卖。这几年,村里统一了礼盒包装,看起来高端大气上档次,我们的订单也有了大幅度增长。”余国成高兴地说,仅去年一年,他家就卖了2200斤粉条,收入近4万元。
为了做大做强红薯粉条产业,今年年初,余集镇积极与商城县牵手合作社和广东江门农本农业有限公司对接,为村民免费提供650万株的脱毒红薯、商薯19、西瓜红、哈密等品种红薯种苗,全镇红薯种植已发展2700余亩。
“我家今年种了25亩红薯,已经收了20亩,全部收完差不多有9万斤。”近日,迎水村迎来红薯大丰收,种薯大户田圣金一边在地里挖红薯,一边乐呵呵地说。
“商薯19号出粉率很高,1万斤红薯可以打2200多斤粉呢。”看着一筐筐洗净的红薯被放入打粉机粉碎,经过过滤、沉淀、晒干,变成白净的红薯淀粉,文冲村薯农刘园珍笑开了花。
“余集镇将继续扩大红薯种植面积,提高红薯产量和品质,加强品牌建设和市场推广,将余集红薯粉条打造成镇里的一张产业名片,助力乡村全面振兴。”余集镇党委书记杨聪玺说。(皮雪梅)
- 上一篇:没有了
- 下一篇:统战“软实力” 经济“硬支撑” 商城县委统战部助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 报晓风
- 信阳日报微信
- 掌上信阳微信
- 信阳日报新浪微博
- 信阳日报腾讯微博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信阳新闻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