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新闻网欢迎您!

消费信心逐渐积极 后疫情时代你要买哪些东西?

2020-05-27 22:06:09 来源:21经济网
欢迎订阅《信阳手机报》移动用户发送短信 XYSJB10658300即可开通 3元/月 不收GPRS流量费

 

消费者在非必需品上的消费会减少。

自新冠疫情暴发至今已过去近5个月,国内居民对疫情的恐慌情绪正在逐渐消解。

近日,据波士顿(BCG)咨询,3月12日至3月16日的调查显示,中国消费者提到新冠疫情联想到热门词汇是“封城”“传染”。而在5月8日至10日的调查中,热门词汇是“戴口罩”“居家”。

不过,疫情带来的次生影响仍在继续。BCG在 5月8日至10日对近3000人的调查中,55%的受访者担心自己的财务状况,这也使得居民消费倾向于生活必需品,特别是与健康相关的必需品。同时,BCG方面指出,当前居民消费渠道也在“数字化”,数字化消费必将伴着新基建浪潮以不可逆转的势头发展着。

消费者信心逐渐积极

尽管疫情重挫了国内消费信心,但目前来看正有转好迹象。与国内疫情刚刚受控但仍处“拉锯战”的3月相比,5月消费者的悲观情绪已下降许多。

据BCG数据,五一黄金周后,70%的消费者认为病毒会导致经济衰退,较3月中旬下降了7%;19%的消费者认为最坏的影响还未到来,较3月中旬下降了16%;74%的消费者认为世界仍处于严重威胁中,较3月中旬下降了14%;66%的消费者认为病毒改变了日常生活方式,较3月中旬下降了21%。

可见,尽管消费者信心在回暖。不过,“回到过去”仍来日方长。

事实上,当前国内疫情防控稳步推进,但防反弹和防境外输入的压力还在。“这次疫情到现在为止没有结束,全世界的疫情可能要持续一到两年。”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教授表示:“偶发性的散发病例会成为我们未来一到两年的特点。”

与病毒共生的社会新常态下,居民消费倾向于生活必需品及其升级产品。BCG的调查显示,在未来六个月消费者会增加开支的前十大消费领域是:生鲜和有机食品、儿童保育、包装/冷冻/罐装食品饮料、居家娱乐、家庭护理产品、维生素/保健品、教育、预防性保健、餐饮外卖,以及公共事业。

相较而言,消费者在非必需品上的消费会减少。未来六个月减少意愿最强烈的十大消费领域是:旅行、户外娱乐、外出就餐、博彩、奢侈品/时尚、公共交通、烟草/香烟、家居装饰、酒精、家用电子产品和电器。

“旅行、户外娱乐、博彩、奢侈品都是过去一段时间里,在中国发展最快、最好、利润额最高的品类,但这次受新冠疫情的影响非常大。其次,这些都是大品类,是非常大的产业链,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波士顿咨询消费品创新专题亚太区负责人丁佳川强调。

数字化消费

2020年一季度,居家隔离拉高线上零售增长额。据BCG分析,第一季度,B2C电子商务在零售销售中的普及率普遍提高。以天猫和京东为样本平台,生鲜同比增长102%,日用必须食用品同比增长64%,非必须食用品同比增长18%,家庭用品同比增长44%,消费性电子产品同比增长26%。

这也催化了电子商务的发展。在疫情暴发期间,直播、O2O平台、社区电子商务、短视频、无人零售和社交C2C 成为消费者的主要消费渠道。

“整个消费行业不断向前演进,一定程度上再也回不去了,但未来肯定会比过去更好。在很多环节上的变化,特别是数字化会让消费者进入一个新环境。”丁佳川接着说:“从现在到最后的稳定,我们判断这个时间有2-3年的时间,稳定的时间点是全球有了疫苗,全球的金融环境、贸易环境得到稳定。这个时间是比较长的。在这个过程中消费行为、消费格局、消费行业会不断的演进,同时会面临挑战。”

对此,丁佳川指出在消费层面的八大趋势:

1、购物者的使命促使备货需求增大;

2、家庭场景增多,如烹饪、工作、锻炼、观看数字屏幕的重要性提升;

3、与健康相关的必需品(如生鲜食品)需求增加;

4、消费者追求安全和质量,对非必需品类的购买力下降;

5、电子商务的普及程度有所提升,特别是生鲜食品、食物服务、教育等电子商务普及程度较低的品类;

6、电子商务新模式的广泛应用,比如直播、社区团购、社交商务等;

7、直接面向消费者的渠道增加,更积极、更密切地吸引消费者;

8、对于1小时内完成订单的需求日益增长。

同时,随着5G、人工智能等新基建的铺设,数字化生活的基础设施也将更完备高效。Digital BCG中国区负责人魏杰鸿提示企业:“数字化转型不仅关于科技,数字化转型是关于如何改变思维方式、运营方式,使用最好的人才、技术进行工作。(企业)需要让所有的员工改变技术能力,同时改变他们使用的工具,这才是最重要的数字化转型。”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

编辑:@王海涛 投稿
  • 报晓风
  • 信阳日报微信信阳日报微信
  • 掌上信阳微信
  • 信阳日报新浪微博
  • 信阳日报腾讯微博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网友评论

验证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信阳新闻网立场。

评论列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回到顶部

工信部备案:豫ICP备09044067号

河南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01201517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编号:1910522

豫公网安备:41159002000089号

河南省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受理和处置管理办法

信阳网络辟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