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新闻网欢迎您!

“三八妇女节”喜逢“二月二龙抬头”

2019-03-07 17:08:52 来源:新华社
欢迎订阅《信阳手机报》移动用户发送短信 XYSJB10658300即可开通 3元/月 不收GPRS流量费

新华社天津3月7日电(记者周润健)3月8日,农历“二月二”,民间俗称“龙抬头”的日子,标志着春回大地,万物复苏。那么,“龙抬头”的说法源自哪里?一些习俗有何寓意?民俗专家对此进行了解释。

天津社科院研究员罗澍伟介绍说,龙,作为炎黄子孙的精神图腾,不仅是祥瑞之物,更是和风化雨的主宰。古人认为,负责行云布雨的龙和其他动物一样也是要蛰伏的,“闻雷声而动”“春分登天”可以看成是“龙抬头”一说的原始。

从节气上说,农历二月初,正处在“雨水”“惊蛰”和“春分”之间,气温回升,大地解冻,很多地方特别是北方地区开始降雨,为不失农时,“二月二,龙抬头,大家小户使耕牛。”在春耕将始之时,敬龙祈雨,目的是盼望五谷丰登。

从天文学上来说,我国古代用28宿来表示日月星辰在天空的位置,并划分为东西南北4宫,东宫7宿由30颗恒星组成,被想象成一条南北伸展的青龙。每到春分后黄昏时,青龙七宿中的两颗“龙角星”就会从东方地平线上出现,其余各星组成的龙身还隐没在地平线以下,犹如“龙抬头”。

“二月二”这天,我国民间有“理发”“舞龙”等习俗。罗澍伟表示,过“二月二”的习俗,约从元代开始,形成于北方城乡地区。元人熊梦祥《析津志》记载元大都风俗,已有“二月二,谓之龙抬头”之说。明代沈榜在《宛署杂记》中说:“都人呼二月二为‘龙抬头’,乡民用灰自门外蜿蜒布入宅厨,旋绕水缸,呼为‘引龙回’。用面摊煎饼。熏床炕,令百虫不生。”

清代男子薙发,但正月有不动刀的“禁忌”,因此,一到“二月二”,皆“于是日栉薙,盖取‘龙抬头’之意”。清代潘荣陛在《帝京岁时纪胜》中如是说。如今,连女士也在这天美发了。在“二月二”,人们纷纷走进理发店,重塑发型,为的是让自己鸿运当头,一年都有“精神头”。

为取吉利,“二月二”这一天的饮食也多用“龙”来命名,食饼谓之“龙鳞饼”,食面谓之“龙须面”,吃水饺为“吃龙牙”,吃馄饨为“吃龙眼”,吃油炸糕为“吃龙胆”,吃麻花为“啃龙骨”,吃米饭为“吃龙子”。

3月8日,不仅“龙抬头”,也是“三八”妇女节。罗澍伟介绍说,“二月二”这天,民间有不少习俗和女性有关,较普遍的是妇女不准动针线,“恐伤龙目”;有的地方,妇女不能洗衣服,怕伤“龙皮”。而北方的一些地区,还有在“二月二”接已出嫁的女儿回娘家的习俗,所谓“二月二,接宝贝儿,接不来,掉眼泪儿”。


编辑:@珑珺 投稿
  • 报晓风
  • 信阳日报微信信阳日报微信
  • 掌上信阳微信
  • 信阳日报新浪微博
  • 信阳日报腾讯微博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网友评论

验证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信阳新闻网立场。

评论列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回到顶部

工信部备案:豫ICP备09044067号

河南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01201517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编号:1910522

豫公网安备:41159002000089号

河南省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受理和处置管理办法

app手机客户端
信阳网络辟谣
订阅手机报 信阳手机报
拒绝野味 远离病毒 信阳手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