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城市节水工作的路径探索与实践策略
欢迎订阅《信阳手机报》移动用户发送短信 XYSJB 到10658300即可开通 3元/月 不收GPRS流量费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水资源供需矛盾的日益突出,节水已成为保障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举措。信阳市虽地处淮河流域,水资源总量相对丰富,但存在时空分布不均、工程性缺水、水污染及利用效率不高等问题。当前,信阳市水资源现状与节水工作依然面临挑战,应从制度建设、技术革新、公众参与和非常规水利用等多个维度,推进信阳城市节水的有效路径,积极建设节水型城市,保障区域水安全。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我国是一个人均水资源短缺的国家,节水优先是国家治水方针的首要内容。信阳市作为河南省的重要生态屏障和“北国江南”,拥有南湾湖等大型水库,水资源总量在省内相对丰沛。然而,这种“相对丰沛”极易让人产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错觉,掩盖了其背后隐藏的结构性、工程性及水质性缺水风险。随着信阳城市规模的扩张、工业的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水资源需求持续增长,水环境压力不断加大。因此,未雨绸缪,系统性地规划和推进城市节水工作,对保障信阳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
信阳作为“山水茶都”,优良的生态环境是其核心竞争力的体现。减少取水和排污,直接减轻对淮河干支流及南湾湖等水源地的生态压力,是保护“城市水缸”的根本之策。节水能有效降低工业企业的用水成本,倒逼产业转型升级,淘汰高耗水、高污染的落后产能,推动绿色、低碳循环经济发展,契合信阳发展绿色产业、生态旅游的战略定位。
当前,信阳市节水工作面临的主要挑战有:一是公众节水意识有待加强。二是供水管网漏损率有待控制。 城市老旧供水管网存在一定的跑、冒、滴、漏现象,无形中造成了大量水资源的浪费。降低管网漏损率是实现“无感节水”的关键环节。三是节水技术与设施普及度不高。先进的节水工艺、循环用水技术在各领域的应用深度和广度有提升空间。四是非常规水利用滞后。再生水(中水)回用、雨水收集利用等非常规水源的开发应用规模较小,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和配套政策不完善,未能有效替代常规水资源用于绿化、环卫、生态补水等领域。
针对上述挑战,信阳市需采取多措并举、系统治理的方案,构建完善的节水体系。
一是强化制度建设,完善节水管理体系。严格用水定额管理, 对标国内先进标准,科学核定并严格执行工业、服务业、公共机构和居民生活用水定额,实施严格的计划用水管理。
二是深化水价改革。全面推行居民阶梯水价和非居民超定额累进加价制度,拉大价差,让水价真实反映水资源的稀缺程度,有效抑制不合理用水需求。
三是健全节水法规。完善地方性节水法规规章,明确各部门职责,强化执法监督,使节水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四是推动技术革新,降低系统运行损耗。包括实施管网改造工程,加大对老旧城区供水管网的更新改造投入,运用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建立智慧水务平台,实现管网漏损的实时监测与精准定位,显著降低漏损率;推广节水器具,通过财政补贴、以旧换新等方式,引导和鼓励家庭、单位更换和使用国家认证的节水型器具;引导产业节水升级,重点对茶叶加工、纺织、食品等本地特色产业中的高耗水企业进行节水技术改造,推广循环冷却、废水回用、工艺节水等新技术,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
五是推广雨水集蓄利用。在新城区建设、老旧小区改造中,积极推广“海绵城市”理念,建设透水铺装、雨水花园、蓄水池等设施,收集利用雨水,减轻城市内涝的同时补充水资源。
同时,还要大力加强宣传教育,利用“世界水日”、“中国水周”等契机,通过媒体、社区、学校等多渠道,广泛宣传市情水情,讲解节水知识,曝光浪费水现象,营造“节水光荣、浪费可耻”的社会风尚;深入开展节水型机关、企业、学校、小区等创建活动,树立节水标杆,发挥其示范引领作用,带动全社会营造节水光荣的浓厚氛围。(信阳市节约用水事务中心 黄慧)

- 上一篇:没有了
- 下一篇:“人工智能+”配套细则将出
报晓风
信阳日报微信
掌上信阳微信
信阳日报新浪微博
信阳日报腾讯微博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信阳新闻网立场。